当前位置:吉信文秘网 > 讲话稿 >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五篇】

时间:2023-08-24 10:0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五篇】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5篇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篇1

创新企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这里召开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发布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进一步部署和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刚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进展;
四家创新型企业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交流了建设创新型企业,依靠创新实现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听后很受启发,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并受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的委托,代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对开展试点的各个企业取得的成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各部门、各地方和各方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最近,***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推进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强调,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为我们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回顾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实施了服务于“三农”和促进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星火计划;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实施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

  在此,我受三部门委托,就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谈两点意见。

  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启动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我们首批选择了XXX家企业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发展,扩大了试点范围,又选择XXX家企业开展试点。在目前开展试点的XXX家企业中,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占有重要地位,民营科技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也占有一定比例。试点企业中既包括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环保企业。XXX家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XX%,上缴税额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XX%,资产总额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XX%。科技部还与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试点工作。

  两年多来,各企业认真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试点企业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试点企业明确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努力攻克关键技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积极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培训、技术竞赛等活动,大胆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吸纳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努力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积极发挥在行业和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三部门共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企业分类指导,分别对中央企业、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的试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整合各类资源,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首批试点企业的评价。围绕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等关系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面向试点企业的专题培训。中组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门也从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试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存度显著提高,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被命名的XXX家创新型企业的统计数据看,一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增长,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由20XX年的9300件增加到20XX年的17180件,增长了XX.X%,软件企业的软件著作权授权量由XXX个增加到4XXX个,增加了近7倍;
二是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企业平均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XX.X%,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从20XX年的XXX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XXX亿元,增长了XX.X%,约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的XX.X%;
三是研发队伍不断扩大,企业的研发人员总量从20XX年的XX.X万人增加到20XX年的XX.X万人,增长了26.4%;
四是研发机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所有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一半以上的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五是新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XX年的7XXX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1XXX亿元,增长了59%;
六是经济总量有较大提升,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额从20XX年的27XXX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40XXX亿元,增长了45.7%,工业增加值相应地从7XXX亿元增加到9XXX亿元,增长了27.6%;
七是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多数企业承担有国家重大项目或地方重点项目,企业处于行业或区域发展的前列,建有XXX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试点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员工捐款捐物,不少企业组织专门队伍赶往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同时,各试点企业在抗击南方雨雪灾害、落实节能减排和支持奥运等任务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中表现出企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20XX年以来,各地方也相继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选择了近20XX家企业进行试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纳入规划,重点推进。二是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推进的良好机制。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资委、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本地区的试点工作。三是政策措施实,支持力度大。不少地方从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地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试点开展以来,试点企业研发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不断推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回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历程,总结试点企业和试点工作的经验,我们体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观念和认识,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企业,首先要实现观念创新,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战略的思维、全球化的眼光、市场化的意识来实现以创新驱动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要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切实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三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把产学研结合的基点放在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上,放在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上,形成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四是坚持大力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需要重视和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有效支持、共同推进的局面。五是坚持政府引导,集聚创新要素。重在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要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分类指导。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篇2

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湛江市科技创新座谈会精神,总结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等一下胡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在此,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98年9月,省委、 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
99年8月,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作为贯彻落实粤发[1998]16号的大动作、大举措,湛江市编制并实施了《988科技兴湛计划》, 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湛发[1999 ]25号),对如何促进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市亦相继出台并实施了《科技兴廉计划》,通过实施《科技兴廉计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工作的进步。
  (一)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中央、省和湛江市的有关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布署,使我市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廉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科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形成讲科技、抓科技的良好氛围,从过去挂在口头上的重视转变为落实在行动上的重视,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机制、投入机制、创新创制、成果转化机制和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1999年,我市财政科技总投入 25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29%,比1998年增加1.06个百分点。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虽未能按有关要求投入,但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把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去年湛江市科委支持我市科技资金28.5万元。三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银行信贷投入,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投入,外资、民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全方位风险投资体系。
  (三)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科技兴廉计划》首批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760.3万元,年增长8.13%;
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为36.14%,比98年增长2.19 个百分点。
  (四)加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的项目实施得比较好,如安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发展的“救护善”、廉江市迪吉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路灯节能设备、所罗门的自动水龙头等,市场前景和效益都很好。去年,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认定14家,其中省级5家,列入省以上重点推广产品4个。
  (五)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了一大批名、优、特、稀、新品种,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发展“三高”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海水养殖技术。建立对虾、网箱养鱼等海水养殖示范基地、示范点,较好地解决了种苗、饲料、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海水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三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重点扶持了陈虾集团有限公司、安泰公司等一批以海产品、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
  《科技兴廉计划》的实施,对我市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是突出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技术创新仍存在不少问题:
  1、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动力不足。首先是一些企业领导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要投入、要政策、铺新摊子、建新项目、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科技兴廉计划》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明规定,即一般企业不得少于1%,大中型企业不得少于2%,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5%,但仍有许多企业未达到这一要求。其次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力,使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热衷于引进“短平快”项目,不在创新研究与开发上花心思,而在资金投入上喜欢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购置机器设备而忽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投入;
一些老企业虽有科研机构,但长期没有研究和创新,产品一贯制。再次是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技术人才缺乏,使得技术创新人力资基础薄弱。企业中双高(高职称、高学位)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顶尖人才有如凤毛麟角。有的企业,中级职称的人才廖廖无几。
  2、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固然是企业,但政府的投入引导也不可忽视。这里面有财政困难的原因,也有一些领导科技意识不强的原因。我们的领导跑部门要资金是对的,但较少跑高校和研究所要项目、要技术、要人才,这实际上也是科研意识薄弱的一种表现。
  3、科技发展思路不清晰。科技计划虽然搞出了,但没有具体组织实施,重点不突出,由于缺少经费支撑和有效的措施扶持,科技工作仅仅是重在口头上。
  二、充分认识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指的是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今这个越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时代,产业的腾飞、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资的深度开发无一不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是我们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前提,是我们迎接加入T的挑战、 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
  (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毛泽东同志曾经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洞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江泽民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醒全党:“要充分估量未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他还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今年2月, 江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广东以及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技术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技术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思想武器,为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都要自觉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今年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发[1999]14号和粤发[1998]16号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988科技兴湛计划〉的决定》, 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坚决贯彻落实。
  (二)科技创新与“三个代表”密不可分。江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其内涵、外延和底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我们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有关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实践。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懈奋斗。而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并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我国近20年经济发展也证明,没有新的发明创造和运用,就不可能有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和新提高。总之,科技已越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制高点。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要抢占高新技术这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立足于创新。科技创新越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于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化传统的同时,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使两个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科学技术及其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化,而且是一种最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化。江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技及其创新活动不仅影响和作用于物质明建设,而且影响和作用于精神明建设。它具有冲击错误观念,激发思想更新,震撼人的心灵,推动人类观念进化的巨大力量。例子不胜枚举:人工有机物的合成使“生命力论”不攻自破;
达尔的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等宗教神学的思想统治。可以说,人的精神化活动的领域有多宽广,科技的精神化价值的影响面就有多宽广。从包括科技史在内的历史的发展规律看,凡是科学的事物都具有先进性;
凡是腐朽落后的东西都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
凡是高级的精神化活动都具有科学基础;
凡是缺少科学基础的精神化活动都是低级的或蒙昧的。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潮流,正是先进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求的矛盾。而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正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新解放和大发展的关键和根本。要维护好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除了全党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最根本的是维护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有赖于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强大综合国力的保障。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增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决定性因素;
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也与科学技术的精神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我们才能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技术创新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抓住两大关键,一个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
一个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所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且与企业密切结合,对加速两个根本性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以及国民经济能不能真正地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的一个长远大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经济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正进入一个关键的调整期。这时,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短缺经济已经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整体经济从超高速起伏增长进入稳步发展,从外延扩张模式转向内涵发展模式,转向技术创新为主。国内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产业升级已从区域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这样,实施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已是刻不容缓。产业结构问题说到底是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和份额不够高的问题;
产品结构问题说到底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因此,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中心内容就是技术创新。也可以换个角度讲,技术创新的重点就在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市很多企业发展艰难,竞争力不强,关键就是没有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很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的经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积极参与竞争,不断向市场提供用户需求、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就难逃亏损和破产的厄运。而技术创新就是要把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向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事实上不创新就是死亡,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规律。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旺盛的技术创新活力,就必须完成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的过渡;
完成单一创新产品向系列创新产品的过渡;
完成能人创新向集体创新的过渡。完成这些过渡,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境界的提高,企业的发展也才能获得永恒的动力。
  三、大力加强我市技术创新工作
  加强技术创新,我们要学习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要从廉江的资条件、经济基础、人才素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企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我市加强技术创新的思路,做好统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科技兴廉计划》是推动我市科技进步的纲领性件,继续深入实施该计划是加强我市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除加快实施现有50个项目之外,还要根据动态管理原则,继续优选新项目列入《计划》实施。要以《科技兴廉计划》为主体描绘我市技术创新的蓝图。
  (一)构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1、确立基本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创新的开发应用为手段,以优化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为目的,重视市场与技术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企业和行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有限的增量,带动存量资产的重组和结构调整。
  2、确立创新理念。

一是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又一丰富和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科技意识,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二是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用高新技术创造新消费,发展新产业,开发新市场,使之具有无穷的潜力。三是要树立人才资是第一资的观点。创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产业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和拨尖人才,特别是注意培养一批既懂现代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党政第一把手要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决心亲自抓科技,采取一切办法,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3、推行“四结合”原则。

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推进和跨越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两个创新”(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与“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根据我市实际, 在产业选择方面,应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海洋开发技术和“三高”农业技术等。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生物功能食品及生物饲料产业。新材料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超细粉体、新型建筑材料、环境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重点是扶持迪吉公司的微电脑多功能路灯节电自动控制柜。海洋技术方面,重点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救护善(几丁聚糖)等项目。“三高”农业技术方面,重点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包装、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既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用生物工程、转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良种等,又要满足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引进并运用实用农业技术。
  (二)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政策、 资金等手段,大力扶持一批列入《988 科技兴湛计划》项目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一次筛选比较,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今年应重点把迪吉节能公司、安泰公司等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要物色一批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培养,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梯队。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引导科技力量合理布局和科技资优化配置,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结合创造条件。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是创新。我市还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是改造传统产品。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问题,许多传统产品经过改造就变成新产品,所以创造了新的消费,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二是改造传统工艺。生产新产品,一般需要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或改进工艺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成功地加以应用,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改造传统设备。企业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和能耗,就必须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四是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发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作用。充分利用民营科技体制灵活的特点,以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升华档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科企业,争取今年民科企业达到18家,其中省级企业6家,技工贸总收入0.28亿元。
  3、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努力把南亚热带资和海洋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要发挥南亚热带农业资优势,加速农业科技开发。从廉江实际出发,发挥资优势,以良种良法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把发展廉江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结合起。要抓好农产品保鲜和深加工的技术开发和推广,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二要促进海洋技术和海洋资开发。廉江有75公里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滩涂资,水产品产量、海洋产业增加值等都具备一定条件,但廉江的海洋资开发仍很缓慢,开发的潜力巨大。开发海洋资必须走科技兴海之路,以发展海洋开发技术为重点,增加海水养殖业、捕捞业等海洋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海洋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的触觉最为敏锐,技术创新最能与市场吻合,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最大。
  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科技投入的资金从哪里?首先是企业要提留技术开发经费。《科技兴廉计划》中要求一般企业提取年销售收入总额的1-3%,高新技术企业提取3-5%。今后要落实《科技兴廉计划》中提出的将企业研究开发的实际开支计入成本,税务部门按照发生额抵扣应税所得额,这样企业就有积极性。二是把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经费作为考核企业和厂长经理政绩、评比先进或其它荣誉性称号的必备条件。三是企业申报《科技兴廉计划》要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也要把企业的技术开发提留作为前提条件。另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还可以向银行贷款,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等,其中向市政府的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发展基金申请也是一个重要渠道,但必须是列入各级科技计划的项目,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技兴湛计划等。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以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扩大技术创新资金。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才机制。

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要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创新素质。充分利用高校和各级党校的师资设备,办好各种培训班。二要管好和用好现有人才。我市企业第一线的人才较缺乏,这就需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所、大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借助他们的科技力量为廉江经济建设服务。要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三要引进和激励人才。要贯彻落实好我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到我市工作,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制度创新,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离不开制度创新,要“两个创新”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国有企业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阻碍着技术创新,其中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是(本权属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w338.查看)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工作部署,建立起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鼓励中小型企业探索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的创新,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同时,抓好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着科技迅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越越快和短缺经济已经结束、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行的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提高效益。让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于进取,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篇3

XX人社工作会议讲话 最新人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民生,必须做好;千头万绪,务必做实。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最新人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最新人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市三级干部大会精神,落实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xx年成绩,部署20xx年任务。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务副市长胡功民同志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刚才,还表彰了工伤预防先进单位,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同志们在工作中把握。
  一、团结拼搏,创先争优,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社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抓要事、攻难事、办实事,常规工作有序开展,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就业任务超额完成,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围绕扩大就业,分解任务,落实措施,筹集资金,实现新增就业4602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510人,完成11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5570人,完成15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推动实施农村劳动力“减半计划”,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81人,完成102%。一是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就业。加强创业园区建设,全市已建成商贸型、加工型、种养殖(植)型园区20个,累计进驻企业近20XX户。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在全市推选表彰10名创业带头人,举办毕业生创业事迹专场报告会。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全年发放贷款总额突破亿元,扶持创业5242人,带动就业21053人,各项指标稳步增长。二是抓实公共就业服务增加就业。建立规模企业用工统计、调度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调整就业工作思路。重点针对农村劳动力、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和企业用工,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2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掇刀区把招聘会办到开发区,将岗位和劳动者送到了企业门口,提升了就业成功率。屈家岭为789户移民建立转移培训就业信息台账,先后4次在移民安置点举办专场招聘会,顺利实现了户均转移1人的就业安置目标。三是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帮扶就业。继续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援助,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565个,全市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200万元。积极实施支农、支教、支医、扶贫计划,通过政策引导104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四是实施转岗培训安置补贴稳定就业。落实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用人单位职工转岗培训进行安置补贴的政策措施,对生产经营困难、转岗培训安置员工的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稳定就业岗位。五是开展就业培训助推就业。在摸清劳动力状况和培训需求、建立转移就业数据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预备制、劳务输出、技能提升、创业等培训,借助企业的实训设施设备开展校企联合培训,实现了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有效对接,全年组织就业前、再就业、创业培训17068人,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5616人。
  (二)社会保险继续扩面,经办服务能力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机制,全市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完成104%;征收亿元,完成178%;发放社保待遇亿元,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沙洋县从职能、人员、编制、经费、职责上全力推进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建设,实现了社保业务经办“一窗式”办理,提前3个月完成扩面征缴任务。一是及时落实养老保险待遇。连续7年调整养老金待遇。出台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并组织实施,继续推进五七工和家属工参保,累计办理参保手续25547人,解决了部分群体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实行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就近就地开户领取养老金,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退休人员业余生活。二是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请市政府出台了,京山县纳入全国第三批新农保试点,与钟祥市、掇刀区同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止20xx年底,适龄人员参保万人,为189440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待遇亿元。钟祥市承办全国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将该市“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人性化服务”的新农保经验推向全国。三是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按照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要求,制定了扩面征缴奖惩、风险储备金管理、市级统筹基金管理等配套办法,各地相互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就医购药“一卡通”,85万名参保人员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享受同等就医购药服务。省政府在荆门召开全省医保市级统筹现场推进会,万勇同志代表荆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集中清理退休人员参保缴费情况,6万余人不再缴费。及时调整生育保险待遇支付标准和程序,生育保险待遇得到及时兑现。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四是积极推进工伤保险。按照国家、省关于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意见,通过制定政策、调查摸底,先后将6564名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并逐步落实相关待遇。五是切实加强基金监管。编制完成社保基金预决算工作,加强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管,对再就业专项资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检查并进行整改,确保了基金使用规范。
  (三)人才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一是扶助企事业单位搭建创新平台。协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业基地申报博士后创新岗位,605所和凯龙集团纳入全省56个创新岗位之列,实现了我市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二是推荐高层次人才参加评选表彰。7名高技能人才入选“湖北省首席技师”,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1人获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获省实用拔尖人才称号。13人入选首届“荆门杰出人才”、“荆门优秀人才”,84名专业技术人才被聘请为荆门市“把关人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荆门市“金蓝领121”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双五”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先后5次组团为42家单位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625人。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训新路子,将服刑人员纳入培训范畴,集中开展消防工种鉴定培训,累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78082人。推进校企合作,全市4所技工学校与15家重点企业建立定向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开展“百名专家基层行”活动,培训了一批实用人才,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四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评审,制定了档案、农业等多个专业量化评审标准,打破所有制、身份和地域界限,为非公人才、农村人才、特殊人才评定职称。规范人事考试安全管理,出台等规范性文件,组织人事考试47项、13859科,实现了安全无事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全市高技能人才鉴定方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荆门”建设年活动,全市7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均达到合格标准,组织职业技能鉴定22560人。钟祥市为农民工、赴日农业研修生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开辟了技能鉴定新领域。
  (四)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一是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创新。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建基本完成并步入正常运行轨道。积极推进公务员责任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省岗位职责规范样本点的课题研究任务。依法依规组织公务员考录工作,招录公务员38人,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社会反响较好。扎实开展公务员考核表彰工作,年度考核率达到%,优秀等次占14%,7个单位和84人受到省以上表彰。公务员、参公人员登记和职位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启动市直5家机关招录首席专家工作,公务员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京山县结合发展县域经济,狠抓公务员通用能力席位标准执行,并制定实施了,在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上收到了较好成效。二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截止20xx年底,县市区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有1096家,岗位有39710个,岗位设置完成率%。市直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认定工作快速推进,基本实行了全员聘用。三是及时落实工资福利政策。顺利完成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其他事业单位发放过渡性补贴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已建工会企业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率达88%。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涉及16个行业350个职业和工种。四是全力做好军转干部工作。成功承办江汉片区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岗前培训任务,计划军转干部安置率100%,随调家属基本安置到位。及时落实企业军转干部政策待遇,全年未出现一例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五)劳动者权益维护有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一是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重点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计划,全市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达到万人,总体签订率82%。稳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全市签订集体合同3534份,涉及职工万人。探索劳动用工备案试点,在掇刀区完成38家企业、1701名职工的网络备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荆门高新区被评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是全省受表彰的唯一园区。二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劳动保障“两网化”稳步推进,全市采集用工单位信息20381家。年审各类用人单位3978家,涉及劳动者万人,督促用人单位与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在全省率先出台银行实名制代发劳动者工资办法。受理查处举报投诉案件470件,依法清欠农民工工资1608万元,受到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三是稳妥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进一步提高仲裁办案质量,全市受理争议案件681件,当期结案率96%,调解结案率67%,做到了以调解为主。荆门代表湖北迎接了全国仲裁办案质量考核检查,获得好评。东宝区在仲裁机构、人员、经费上大力倾斜,通过全面提升软、硬件实力,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四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先后参与处理荆门热电厂、万里集团、顺通客运等单位和志愿兵等群体性事件,接待来信来电来访1000余起、50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劳资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省级试点,基本建立了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结合新农保试点工作,京山县、钟祥市和掇刀区的乡镇基本上都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是加大“金保工程”建设力度。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容灾系统和相关网络安全设备,先后完成东宝、掇刀、沙洋社保信息系统上线、金保工程主干网络升级、“两定机构”线路改造和部门门户网站改版运行,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式服务,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三是扎实抓好自身建设。借助治理“庸懒散”、“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主题实践、创先争优、“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社区”等活动平台,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素质、争创示范窗口。治理“庸懒散”、窗口行业创先争优、干部进社区等工作在全市大会上介绍经验,进村入户工作被评为先进。与此同时,统计、职业技能鉴定、公务员管理、博士后基地管理、人才服务、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仲裁、行政审批、依法行政、文明创建、机关党建、拥军优属、综合治理、信访维稳、老干部管理等多项工作在省、市交流并受到表彰。同时,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社局,向关心支持人社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紧盯目标,好中求快,全面完成20xx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实力、文化、生态、幸福”荆门的奋斗目标,对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厘清思路。一方面,要善于认识和抢抓机遇,紧紧抓住“中国农谷”、“三化”同步等战略发展人社事业,抓住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一系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进充分就业,抓住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计划实施全民社会养老,抓住“中国农谷”建设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对发展的贡献率,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契机深化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抓住社会管理创新大势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充分估量并破解困难,努力破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对就业的冲击问题,破解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问题,破解高层次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的问题,破解人事、工资改革进展不平衡对事业和队伍的波动性影响问题,破解多方利益诉求和新老矛盾交叠对劳动关系紧逼的问题,破解基层基础建设不足对公共服务能力偏软的问题,等等。
  20xx年,全市人社部门必须以“喜迎、争创新业绩”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国农谷”建设战略,坚持“好中求快、跨越发展”原则,顺势而谋、主动而为,努力谱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篇章。今年的重点、创新工作和具体指标任务已在会上下发,重点是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就业工作要全力以赴做到“五保”。一是保目标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历来都被纳入各级政府实事项目。今年,我们要将这件实事做实做好,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二是保创业旗帜。预计在明年初,国家将对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我市的创建工作与其他先进地方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年必须抓住最后的时机打一场志在必得的硬仗。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在推进创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抓实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五大体系建设,在全面落实新一轮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增加创业担保基金扩大贷款规模、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主体培育、全民创业环境的营造等重点工作上求突破。要充分发挥民间创业服务实体的积极作用,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措施,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保企业用工。坚持和完善规模企业用工需求统计、调度制度,有序组织开展规模企业用工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重点办好我市与在鄂高校打造“中国农谷”优质人力资源培养与需求对接战略协作活动,加大对本地用工需求量大、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用工保障力度,缓解劳动者求职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四是保特殊群体就业。要继续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援助政策为抓手,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工作,探索建立就业帮扶的长效机制。五是保就业培训。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省政府将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40万人纳入了实事项目,省人社厅提出要举全系统之力做好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补贴标准从100-800元提高到了200-20XX元,推进培训的力度更大。各地各单位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努力将培训工作做大做实。系统各培训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培训等相关业务的联动机制,形成培训工作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的功能,落实职工转岗培训安置补贴,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职工转岗培训,实现企业、劳动者和就业部门共赢局面。
  (二)社会保险要加快实现“八化”。一是扩面征缴要常态化。要完善社会保险稽核监察联动机制,继续推行社会保险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核定办法及统一申报核定制度,通过内外整体联动推进扩面征缴工作常态化。要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等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年底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万人次以上。二是职工养老保险管理要精细化。要做好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贯彻落实参保人员丧抚费标准等配套政策,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建设,畅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做好参保人员数据比照查询工作,推进个人权益记录告知制度,努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做精做细。三是居民养老保险要全面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xx年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还未纳入试点的沙洋、东宝、屈家岭要先行做好政策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一旦省里启动要立即实施到位,确保全市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沙洋、东宝、屈家岭适龄人员参保缴费率达90%以上,钟祥、掇刀、京山续保率达100%。四是医疗保险要惠民化。要进一步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国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人240元,我们要通过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建立医疗服务谈判协商机制,尽最大努力减轻参保患者个人负担。规范医疗保险入院指征标准,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患者签名制度,实现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就医购药信息实时传输,确保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率和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让参保人员“平价”就医。五是生育保险要同步化。要尽快完善生育保险办法,将生育保险由企业扩大到所有用人单位,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六是工伤保险要规范化。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要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落实工伤人员待遇。继续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做到随报随审。进一步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组织企业开展预防培训,指导企业制订预防措施,加强高风险行业风险点的防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工伤康复工作,加快市康复中心建设,力争将市康复中心纳入国家、省发展规划,成为区域康复中心。七是基金监督管理要制度化。国家正在对五大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全面检查,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早整改到位,确保不出问题。要借助审计东风完善监管机制。八是社保经办服务要人性化。各地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快捷的原则,在完善大厅功能、健全工作制度、优化经办流程、开展自助服务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星级服务”,将社保服务大厅建成人社部门的示范窗口。
  (三)人才队伍建设要努力做到“三加强”。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省公务员局把推进市县乡三级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要求市州在9月底、县乡在12月底前完成工作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将推进能力席位标准建设和公务员平时考核、教育培训、招考录用及履责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即将出台的,研究能力席位建设措施,确保全市上下整体推进,创出特色。要规范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登记工作,达到登记率100%。稳妥组织实施20xx年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建立公务员面试考官库,加强面试组织及过程监督,确保招考公开、公平、公正。贯彻落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平时考核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稳步开展专业技术官选拔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中国农谷”建设,大力实施湖北省“双百计划”、荆门市“双五工程”和博士后创新岗位计划,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组织好20xx年度国家、省级专家推荐选拔工作,着力在经济建设一线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扶持重点行业建设继续教育基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的考场。继续推进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评审,积极为更多的社会人才和特殊人才评定职称。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重点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项目实施工作。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重点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认证。组织好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暨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把技工院校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荆门技师学院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平台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积极申报国家十二五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省第三批中职示范学校项目。
  (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要确保做到“三稳”。一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稳步推进。今年,国家将出台及人员竞聘上岗、考核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作为市、县一级,主要是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考官库,组织20xx年公开招聘工作,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全覆盖。二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稳妥实施。根据省里要求,年底前要全面落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由于涉及行业广、人员多、政策强,情况远比义务教育学校和卫生系统“两类单位”更为复杂,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更多。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切实把好事办好。指导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并适时组织专项检查。联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的县级以下区域推动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力争全市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75%以上,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送审率达100%。三是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改革要稳固基础。要进一步发扬好的做法,健全军转安置工作机制,确保20xx年度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服务政策待遇,努力做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要全面落实中央、省相关政策,巩固和完善多部门联合维稳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五)劳动维权要更加注重“四提高”。一是提高做农民工工作的水平。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农民工进城落户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健全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多层面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多举措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二是提高劳动合同普及率。继续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和集体合同计划,在县市区全面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力争年底劳动合同整体签订率达到87%以上,全市已建工会企业90%以上实行集体合同制度。三是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坚持基层为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积极指导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建立调解组织,规范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完善多部门应急调解联动机制,力争调解结案率达到70%。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保障能力,力争年内县(市、区)仲裁院实现全覆盖。四是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落实荆政办发[20xx]71号文件精神,确保对所有工期三个月以上的在建项目实施银行实名制代发劳动者工资,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指导县(市、区)和各基层网格推广运用“两网化”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监控、统一受理,确保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网格化覆盖率达100%。
  (六)基础建设要坚持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是推行一张卡。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力争年底持卡人数达到70万人。二是落实两个文件。根据省编委3号文件、省政府40号文件,在试点地区设立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为县(市、区)人社部门的派出事业单位,给编制、给人员,保障经费。今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实现全覆盖,群众的热情、政府的重视将达到一个顶点,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3号文件、40号文件落实到位,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服务中心,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整体向下延伸,并争取政府支持解决好编制、人员、经费等关键问题。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将业务专网延伸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的街道、社区和乡镇等基层网点,指导县(市、区)开通12333电话咨询远端座席和门户网站,建立网上服务大厅,为群众搭建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四是推广四大系统。要突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县(市、区)社保统一应用软件上线任务,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联网运行,加快应用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系统,推广人像识别系统进行生存状态验证。
  三、坚定信心,强化管理,夯实人社事业发展基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民生,必须做好;千头万绪,务必做实。全市人社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规范管理、夯实基础,为推进人社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一是抓教育培训,创一流队伍。人社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岗位职责、能力席位赋予了更多的新任务,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地加强教育培训,持之以恒地提升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担当席位重任。人社系统各级班子要更加注重学习政治理论、行为方式和心理知识,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业务骨干要更加注重提升专业水平和操作务实能力,拔高关键领域、关键岗位专业能力;一线人员要更加注重实践锻炼,主动到窗口单位刻苦磨砺,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专业领域内的行家里手。针对换届后人员调整较多的实际,今年计划举办人社干部培训班,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二是抓目标管理,创一流业绩。今天会上下发了人社工作目标任务,待会市、县两级政府还要签订目标责任状,这是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全市人社部门要心中有目标,干中想目标,一切围绕目标转,一切瞄准目标干。要根据全年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措施,逐一分解指标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人员,排出任务时间节点,加强过程督查管理,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年底,将对责任状和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抓作风建设,创一流服务。人社部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责无旁贷。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喜迎、争创新业绩”等活动,切实把工作的出发点、服务的着力点落到群众上,全面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做到办事对群众热心、能力让群众放心、沟通对群众耐心、环境让群众舒心,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同志们,党的即将召开,“中国农谷”战略已推进实施,人社部门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责任重大。让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和谐荆门建设,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加快荆门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篇4

创新格局 谋求跨越

为谱写潢川务实发展新篇章再创辉煌

——在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 兰恩民

( 2012 年 4 月 6 日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表彰2011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推动潢川跨越务实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李主席所作的报告很好,回顾去年工会工作客观实际,部署今年任务科学细致,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去年,全县上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个重在”要领,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演绎了精彩开局,开出了好的态势、气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增长15%;
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
粮食总产突破13亿斤。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前进,工业化协调推进,潢川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食品工业重点园区和中原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潢川样本”,“十二五”实现精彩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包括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在内的全县上下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工会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作用,讲四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党工共建,在创先争优中焕发活力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应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党和政府支持工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实践成果。

一要坚定信念凝聚共识。今年,我们党要召开十八大,这既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工人阶级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前不久,全国工会召开了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座谈会,会议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核心是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关键是坚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各级工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力凝聚干部职工思想共识,广泛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广泛宣传党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党工共建同步谋划。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总体要求,把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努力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上下功夫。要在工会系统中开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建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活动;
加强非公有制党建指导员、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抓好党组织、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五个好”党组织,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在推动“党建带动工建”工作中,加强工作联系和互相支持,坚持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紧密联系,努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会联动机制。

三要创先争优推动发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工会工作的有力抓手,切实发挥工会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尚,用劳模先进事迹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感动职工、启迪职工、鼓舞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

二、融入大局,在改革发展中催发热情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内在要求。工会当前的各项工作要融入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当中去。工会工作只有选准切入点,才能使工会各项工作融入中心,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群众组织。

一要大力推进“两个普遍”。要深刻把握领会全总关于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变化、总结新经验、推动新发展,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创新工会组织体制、制度和机制。要加大工会组建力度,提高工会组建质量,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工作体制,充分激发企业工会活力,切实发挥企业工会作用。推动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努力实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既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定时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劳动关系工作格局,使三方协商成果通过健全的组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得到贯彻落实。要在企业改革改制、城镇化建设、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方面,主动承担责任,突出职能,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呼声,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稳定职工的思想和情绪,在更大程度、更深层次上激发广大职工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思想基础,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三要开展好评选活动,深化维权机制。要继续深化“源头建会,属地管理,联合互动”的双向维权机制,紧密结合实践,创新丰富维权理论。大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法律援助等制度,确保职工权益全面落实,职工队伍团结稳定。要以“信阳市在全国首创农民工双向维权机制10周年”评选活动为契机,放大提升双向维权机制在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招商引资等重点中心工作中的综合效应,努力实现潢川经济社会的大提速、大跨越。

三、改善民生,在人文关怀中激发信心

工会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职工群众,其桥梁纽带作用不言而喻。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民生、服务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工会组织发挥着引导、服务职工的积极作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一要在创新服务上下实劲。职工群众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的殷切希望,是新形势新情况对工会组织提出的迫切要求。要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个案访谈、上门走访、节日慰问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走访生产一线职工、农民工、青年职工等,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所急。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实打实地为职工说话办事,让职工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工会队伍状况在一线掌握、维权帮扶在一线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一线推进、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在一线开展。

二要在帮扶救助上办实事。要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带着深厚的感情,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体察职工群众的疾苦,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心坎上。要坚持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帮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节日慰问拓展到日常慰问,从单纯物质慰问拓展到丰富的多层次慰问。要提高帮扶水平,拓展帮扶领域,扎实开展“困难救助”、“金秋助学”、“送温暖”、“劳模慰问”、“单亲女职工特别救助”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活动,不断改善和提高困难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造血”自救功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三要在职工队伍稳定上出实招。要心贴心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把握规律、把准脉搏、把住重点,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让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真正当家做主。要切实建立健全工会内部信息通报、劳动关系预警及处置机制,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开展企业和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四、提升素质,在建功立业中生发动力

一要提升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贯彻落实,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业务培训,促使工会干部熟悉业务,提高广大工会干部参与经济建设、协调劳动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工会干部职工队伍。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勤于学习、注重思考,热爱本职、兢兢业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二要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比赛作为工会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重要载体,将党政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管理的难点作为竞赛的主攻方向,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安全生产、比节能减排、比团队和谐提升,提高职工群众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为职工学习和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创新和创业能力创造必要条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职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工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用先进的文化凝聚职工,发挥文化广场、俱乐部、图书馆、体育场馆、职工活动室和各类协会的作用,组织职工开展登山游泳、舞蹈健美、篮球、乒乓球、跳绳、棋牌等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着力拓展职工文化空间,增强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要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形象。要坚持把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与加强企业和职工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作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经验,提高创建活动的水平。各级工会组织要协助党委,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同时各级党委也要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关心工会干部成长,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努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

同志们,今年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工人阶级使命光荣,工会组织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务实发展,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潢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篇5

在全市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年初召开的市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五大发展”的基本策略,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推进创新发展,为慈溪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党代会以来,市委就全市改革创新工作,作出了整体的安排部署,对各条线的创新工作进行了研究,组织了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外出考察,召开了专题务虚会,并就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当前,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争先创优的氛围在逐步形成,今天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鼓劲发动,在全市上下营造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也可以说是一个动员大会。  企业和企业家既是市场主体,也是推动区域发展和创新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广大企业经营者为慈溪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功不可没。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千人大会,表彰先进,激励企业。今年我们把表彰先进企业与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结合起来,也是要激励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到改革创新、争先创优这项系列的长期的活动中来,为慈溪新一轮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广大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在座各位企业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简单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市委为什么要把创新发展作为本届市委“五大发展”首要的策略,作为开局之年最重要的整体工作来抓。所谓创新,就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等进行革命性扬弃的创造活动。应该说,慈溪干部群众历来是注重创新,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整个发展体系中根本性、决定性的环节,体现了对创新认识和理念的深化。  (一)改革创新历来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飞跃的强大力量。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都能证明这一点。不同时代的大国崛起,都具有创新图强的鲜明烙印。有时甚至一个细节上的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5世纪荷兰的实力远远不及西班牙和法国,100多万人口中有20多万人从事渔业,就是一名水手发明的用屠鱼刀一刀取出鲱鱼内脏并抹盐腌制这样一种简单的工艺,大大延长了鲱鱼出口的保存期,带来了整个荷兰渔业的发达。阿姆斯特丹就是在鲱鱼出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港口城市。由于过往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船舶按甲板面积缴税,荷兰人独辟蹊径,建造了不带火炮、甲板小而船舱圆润的货船,造价只有英国的六成,一举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美国在1802年就设立了国家专利局鼓励发明创造,实行推动创新的政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完成了近代工业化,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17%、不到英国的一半,到1890年上升到31%,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大的工业国。我国历史上的每个盛世,往往有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背景。明代改革家张居正,在万历年间厉行“张法纪、正吏治、均赋税”的十年改革,使已经转向衰败的王朝重现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国家粮仓从不足一年之储到储粮可支十年,国库从入不敷出到积银四百万两,《明通鉴》称:“帑藏充盈,国最完备”。区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昆山,前一轮发展主要靠“自费开发”建开发区,现在转向自主创新,他们建立了清华科技园分园,集聚外资研发中心51家,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00多名,培育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创新技术产业产值近1000亿元,形成了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机制。企业的发展更与创新息息相关。IBM首席执行官帕尔米萨诺认为,当今环境下,企业兴盛得靠创新,在技术上创新,在战略上创新,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立足技术创新,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把对手不断抛在后面,是英特尔的成功之道。鄞州的广博集团原是一个传统的文具生产企业,通过2019年风险投资纳米金属粉产品、2019年进军数码相机生产领域这两步棋,迅速实现了产业转型,去年销售超过20亿元。目前集团已拥有省级纳米技术工程创新中心和与清华大学等名校合作的数码科技研究院,占地600亩的广博科技城已经动工,具国际领先水平的纳米产品占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码相机到明年可年产300万台、产值30亿元。我市企业中也有很多这样例子,如沁园公司这几年扩张很快,饮水机系列的后续产品不断推出,与美的一起作为国家饮水机标准起草者,如果不走创新发展这个路子,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可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因素很多,核心问题就在于能否不断创新。  (二)改革创新是形势所逼、出路所在。当前慈溪发展已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时期,实现新的飞跃、再铸新的辉煌,根本途径在改革创新。惟有走创新发展的路子,我们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进入全国一流县市行列。前阶段的外出考察给我们最大的触动,就是感到慈溪相对落后了。与昆山、顺德、江阴、南海等全国第一方阵的县市相比,在前一轮发展中他们就走在我们前面,但差距不大;
现在比较起来,无论是在综合实力层面,还是在开发区发展水平、企业个体发展水平层面,我们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江阴、张家港、顺德、南海四个县级市(区)去年的GDP达842—1058亿元,财政收入117—181亿元,基本上是我市的1-2倍;
城市化水平至少领先我们5年以上,市民素质、管理水平、城乡环境明显优于我市;
结构调整步伐也比慈溪快,苏南的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外向经济“三足鼎立”,南海的内生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双轮驱动”,都实现了对原有经济模式的突破。南海的开发区与我市杭州湾新区基本是同一时间起步的,但南海已建成拥有3万多学生的大学城,去年实现工业产值620亿元、GDP200亿元,开发水平和档次与我们隔了一代。在企业规模实力层面,去年我市的“十强”、“廿强”销售总额达到200亿元,规模企业占了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改写了慈溪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历史。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昆山有超50亿企业10家、超百亿企业2家,萧山万向集团与恒逸集团销售分别超过300亿和100亿元,江北的金田铜业去年销售也接近200亿元。如果没有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按照现有的惯性发展,力量对比的天平还在向先进县市方向倾斜,我们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惟有走创新发展的路子,我们才能破解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慈溪又好又快发展。譬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旧城改造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扩大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等诸多方面,在老办法、老路子不管用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新办法、新举措,积极谋求新的突破。可见,推进创新发展,是我们全局工作的灵魂、核心和根本所在,也是当前慈溪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抓好。  (三)改革创新既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改革创新并不是务虚的任务,它既要求我们改造的主观世界,在理念和意识上首先转变过来,更要求我们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使改革创新的过程,成为突破难题和制约的过程、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过程、抓好重点工作落实的过程。一方面,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创新。慈溪能够实现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关键的一条,就是在不同阶段始终抓住了创新这个最主要、最基本和最成功的“法宝”,赢得了改革领先、机制灵活的先发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慈溪改革创新的任务远未完成,原有的体制机制优势正在弱化。尤其在当前,我们肩负着推动慈溪这艘巨轮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的历史使命,更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路径进行重大突破,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一轮的改革创新,由创新得以突破,由突破得以提升,慈溪的发展就能由此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如果在改革创新上停顿下来,止步不前,则将在新一轮发展中掉队落伍,甚至沦为二流县市。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蕴涵在各项具体工作之中,每个领域、每个层面都有创新的任务。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认为,要具备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必须勇于改变,就象打高尔夫球,能打到180码的人通过训练,很容易打到200码,再训练一下能打到220码,但如果你想打到250码以上,恐怕从握杆方式到站立姿势等全部需要修正。同样道理,慈溪要进入全国一流县市方阵,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推进改革创新,乡镇、部门、企业等各个层面都有改革创新的职责。譬如,浒山街道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分区划片,实行市场化“招标”和包经费包片管理的信息采集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综治力量的积极性和责任性;
市计生局依托现有政府信息网络,建成了延伸到村、覆盖到流动人口的的育龄妇女动态信息平台,人口计生的基层基础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长河宁丰村在农村老居住区首创封闭式管理和邻里守望,现目前保持刑事零发案,村民安全感明显增强,等等。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工作打开了局面,发展稳定取得了实效,也为慈溪赢得了荣誉。可见,改革创新不是虚幻的,而是事事处处都有改革创新,改革就在身边、创新并不深奥,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责任性和主动性。  第二个问题,我们靠什么来营造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创新是对自我的超越、对常规的突破,不但需要智慧和勇气,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需要有强大精神支柱来支撑。  (一)要有精神。创新的背后首先是精神、是文化。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先进县市都注重培育敢争一流的城市精神和人文精神。上世纪90年代,张家港就以“团结拚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精神闻名全国,成为张家港大开放、大提高、大发展的内在动因。江阴以“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人文精神和“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创业精神,创造了100天实现麦德隆的签约引进到建成开张、一年完成280万平方米城市拆迁、500天建起一个临港新城等奇迹,也创造了江阴发展的辉煌。一流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丰田公司鼓励员工创新的“发明悬赏”制度,就是企业创新文化的缩影,这一制度已经实施了47年,去年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达到61万条。我市方太公司“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和“产品、企品、人品”三品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内在文化力量,方太品牌知名度能够达到87%、品牌价值超过32亿元,绝不是偶然的。从慈溪人文传统看,慈溪能够在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资源优势、三无政策优势的不利条件下,能够创造出高度繁荣的市域经济,离不开三大传统所蕴含的朴素的创新创业精神,尤其是第一代企业家创业时的“四千精神”。在《贫穷致富与执政》这本书里,好多例子都反映了慈溪企业家这种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支撑。从现阶段奋斗目标看,慈溪要实现从全省前列向全国前列跨越,落实到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各个企业,都要有不满足于在宁波或周边县市领先、力争进入全省全国第一方阵的志气和追求。而且慈溪有综合实力的支撑,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只要我们有这股劲、这股气,各方面完全有条件、有可能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此,在全市层面,我们要从三大传统文化和发展实践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元素,重新提炼和倡导“敢争一流、敢创新业”的新时代慈溪精神。作为企业,也要着力培育讲诚信、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为企业的腾飞积聚文化力量。  (二)要有标杆。标杆是方向,标杆是榜样,标杆也是目标。必须反骄破满、虚心向先进学习。三星的腾飞,始于1993年全面学习模仿借鉴索尼等世界顶尖厂商的“新经营”运动。目前三星已全面反超索尼,其显示器、内存芯片等12种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有评论认为,三星的成功源于对自己的坚决而彻底的否定,索尼的退步则是对以往成功的迷恋,错过了数字化的大好机遇。当前慈溪也有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与先进县市、一流企业的对比反思中认清差距,对我们来说是一剂很好的清醒剂。当前,先进县市整体领先我们一个发展周期,尤其在改革创新上,我们碰到的许多难点问题,包括一些原先认为无法突破的“顽症”,他们都已有了实质性的探索实践,有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范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放下架子、虚心向他们学习。必须确立标杆、奋力赶超。通过前阶段的学习考察,综合各方面因素,市委决定提出“九个学”,即城乡统筹学张家港、城市建设学江阴、工业经济学萧山、三产发展学义乌、现代农业学寿光、自主创新学顺德、社会管理学东莞、服务环境学昆山、开发区学下沙。应该说,上述先进县市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从不同的侧面确立专项性标杆,主要是为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个做法也不是我们首创。江阴市委每年都要做两件事,一件是确立阶段性学习对象,另一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批带企业家到全国有特色有亮点的地区去考察。上次我们去考察,江阴市委书记刚刚带了成长型企业到井冈山考察回来,目的就是引导中小企业确立“星火燎原”的精神和志向,加快做大做强,成为新一代龙头企业。各地各部门都要联系实际,找准自身的追赶对象,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缩小差距,力争后来居上。作为企业,也要确立再创新业的追求,力争成为本行业的“单打冠军”、进入全国“500强”行列。  (三)要有声势。我们推动创新发展、倡导争先创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的发展的内动力问题,把全市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求发展、求富裕、求和谐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出来,凝聚起推进慈溪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力量。要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结合新慈溪精神征集讨论活动、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献计献策活动等载体,吸引全市人民包括广大流动人口互动参与,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把舆论宣传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鼓劲发动的过程,使改革创新、争先创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要形成求实的工作氛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对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工作进行具体研究落实,切实加强组织发动,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各级干部从当前工作入手、从已经明确的目标任务入手,扑下身子抓创新,在创新中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培育亮点,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  第三个问题,我们要在哪些领域实现改革创新的重点突破。改革创新涵盖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发展、政府工作推进、人民群众福祉增加的全过程,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又是一个重大系统工程,要按照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来展开,重点围绕五个方面来推进。  (一)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既是老话题,是当前及今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的重点难点所在。产业结构调整,既有三次产业之间的调整,又有产业内部的调整。今后几年,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有所突破和明显进展。  在工业领域,全面落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改革创新举措。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立市,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核心内容是“三变三不变”,即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必须坚持工业立市的基本策略不变、党委政府重视工业和抓工业的力度不变、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变。同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科学发展新要求,工业立市的内涵要变,党委政府抓工业的角度和方法要变,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和重点要变,目的在于把企业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引导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来,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加快产业升级,走效益型、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果工业仍然停留在“低小散”、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模式,工业立市是立不起来的。  根据这一目的,今年工业扶持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总是指导思想是这么几条:一是要有限财力用到广大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更加迫切的,单个企业做不到的事情上来,突出抓好公共平台建设,使广大企业公平地共享政策资源,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扶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东顺德、南海这几个年都在集中财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主导产业升级服务,效果很好。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家电展示中心、家电检测中心建设,积极筹划工业产品设计中心、工业行业策划研究中心建设,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持。为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力量,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发展搭建平台,今年市在继续抓好劳动力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要在新区启动建设投资达1亿元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人才引进方面也将出台一个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慈溪创业发展。二是积极支持企业进行“三大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扶真正的先进设备引进(也就是全市同行业中最先进的设备),扶品牌、专利和参与标准制订。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加强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制度创度,鼓励开展联合、合作和企业上市。企业要做大,关键是资本联合,进行资本运作,这恰恰是慈溪人最难的,同时企业对上市还有一些想法,怕规范后吃亏,因而在政策上进行了重点倾斜。三是鼓励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现在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调控,刚性的一条就是节能降耗减排,这方面的源头又在企业上,所以我们在政策上将重点加以引导。对企业节电节水、集约利用土地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予以必要奖励。  关于今年政府具体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措施,徐市长还要作进一步强调。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广大企业经营者积极探索实践,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企业发展,政企联手,再创新业。  在三产领域,全面落实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在慈溪以工业为主体的市域经济格局中,三产到底能不能得快速发展,广东东莞、顺德的发展实践已给我们很好的回答。去年东莞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是我们的3倍多;
顺德达到2600多亿,但他们三产也很发达了,比重也达到40%以上。这些地区三产发展以后,给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加税收带了很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产兴市”与“工业立市”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工业立市”带动“三产兴市”、“三产兴市”提升“工业立市”,是相互联动促进的关系。目前,我市三产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大型商贸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与全国十强县市比较,我市发展三产潜力很大,有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支撑,人均收入全省排位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为此,党代会提出“三产兴市”,目的在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氛围,完全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形成慈溪第三产业发展新的格局。  下步要着重在四个方面深化落实一些工作举措的创新。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领导,要像抓工业立市一样,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结合“退二进三”、城市拆迁政策,对大型商贸设施的土地政策问题,进行深入统筹考虑;
同时对相关机构进行研究,适时把北部休闲区筹委会正式设立起来,推进那一块的前期工作和对外招商。二是抓好发展平台。服务业必须依托一定平台才能集聚和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商贸布点规划作进一步深化完善,据此来推动项目落地。三是要研究投入机制。萧山这几年三产发展很快,包括余姚,一些大的项目都是由政府性公司开道开路的。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强化国有投资力量方面作一些探索,同时发挥供销社作用,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培育建设。  (二)围绕新型城市化推进改革创新。新型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和重大动力源。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城市化高度重视,前阶段我们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下步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来整体加以推进,在半年度的市委全会上要进行专题部署,市委还将专门作出决定。  推进新型城市化,集中起来主要是打好“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通过政策完善和工作机制创新,加快中心城区的改造提升。目前我们还有800多万平方的城中村,我们前一轮拆了60多万平方,还不如江阴一年的拆迁量。就算每年拆6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完成还需要10多年,我们如何对得起慈溪人民?突破旧城改造这个难点和核心问题,有好多政策和机制问题要研究。譬如如何发挥好镇街道拆迁改造积极性的问题,如何引导农民拆迁户住多层高层的问题,如何与农民居民化和农村社会保障相结合的问题,如何解决“城中村”的家庭小工业集聚安置的问题。我们初步考虑,原来旧城拆迁的责任在市级部门,也就是建设局一个主体。今后要在机制上进行创新,从一个主体变成四、五个主体,发挥浒山、宗汉、坎墩、横河等镇街道的主体作用,结合重点工程项目共同来搞拆迁,使大家都有责任和压力,而且引入竞争,再加上学习江阴“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扭转“拆迁难”的局面。这也是借鉴宁波城市建设的经验,宁波这几年城市面貌变化大,走的就是市里统一搞规划、各区包干抓拆迁改造的路子。第二个战役,通过统筹机制及政策创新,构建和推进片区联动发展。这个课题是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来的,完全符合城市化要求,也符合集约发展要求,是慈溪新一轮城市化的特点和亮点所在。在具体推进上,要围绕片区规划、统筹机构、政策机制等重点,对各片区逐个进行专案研究。四个片区中,杭州湾片区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规划,前不久,市委与新区班子联席会议已就推进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发展、建设效益型新区,作了研究部署;
周巷片区将与姚北片联在一起,作为余慈中心城组合板块之一,宁波毛市长在亲自牵头抓;
我们下阶段重点抓慈东片区和观海卫片区,近期部署落实慈东片区的统筹发展,先把一区三镇统筹发展的协调机构建起来,对政策问题、合力问题、班子问题进行统盘考虑,形成整体方案。第三个战役,通过观念和方法创新,引导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这是新型城市化中迫切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当前解决农民建房难的有效途径。农民集中居住、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客观上现有的非农用地已无法满足农民单家独院建房的需求,而且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综合配套污水处理、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也需要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前提。江阴、张家港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已经形成规模,杭州滨江区也走出了路子。现在我们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布点,搞好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要突破农村建房方式改革,关键是转变农民“有天有地”的传统建房观念,控制单家独房、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推行效益型农村建房方式。同时,还要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住宅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流转等方面,作一些探索研究。这些宁波称之为宅基地供应方法和住房制度的综合改革,毛市长也要求我们先行尝试,为宁波提供借鉴。  (三)围绕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改革创新。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目前我市流动人口超过70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多,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百万,这是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客观现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已成为事关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昨天的“平安慈溪”工作会议上,我们已经明确,要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点,进一步从管理体制上、工作机制、方法内容上进行创新。这也是省委、宁波市委的要求。在前几天召开的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夏宝龙副书记深刻指出,对流动人口要从过去以政法部门治安为主的防范式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的服务型管理。下阶段,要按照这一要求,着眼从被动防范转向主动建设,着眼社会和谐、阶层融合,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重点在三方面加以创新。  一是创新组织机构。当前我们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还是以政法综治部门的防控为主,就业、教育、计生、维权等服务工作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的问题,有必要加以整合。这方面省里也有明确要求,嘉善、玉环等地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下步我们要组建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委员会和“新慈溪人”管理服务机构,由专门的机构既管理、又服务,争取更好的工作效果。二是创新管理机制。这次省综治会议特别强调对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推行“人户一致”的落地管理模式,说明我们以出租房和中小旅社管理为切入点的动态管理机制,方向是对头的。下步重点要构建“地网”、“天网”两张网,使出租房管理等属地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好、落实好。“地网”是依托基层综治组织网络,构建流动人口信息全方位采集、动态追踪的长效机制,重点推广好浒山街道的信息采集责任制。“天网”是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主要交通道口和重点场所的电子监控网络,形成立体型防控体系。三是创新工作载体。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尤其是以外来务工者为一方的劳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促进“新”“老”慈溪人融合、劳资关系和谐,是我们抓服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去年我们首创了村级“和谐促进会”这一载体,今年要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在深化落实“1+5”劳动保障监控政策的同时,要着重在规范工资制度上下功夫。今天有这么多厂长经理在,这方面我多说几句。企业劳资关系处理得好,既有利于自身的稳定发展,也是一种社会贡献;
如果闹劳资矛盾,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不仅企业利益受损,还影响慈溪形象、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前两年发生的两起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都是劳动报酬纠纷引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是工资制度不规范,对此我们要吸取教训。我想有两方面可以改进:一个是规范工资结构,把法定的加班费、保障费等项目,都明明白白列到工资单上去;
再一个,要形成规范的工资增长机制,企业效益连年增长的,应该主动给职工加薪,如果等到职工闹事、消极怠工时再加,就显得被动了。  (四)围绕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推进改革创新。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环境都一样,但各地的发展势头、企业发展信心却不尽相同,这不仅有发展基础的因素,也与政府服务环境这个“小气候”直接相关。昨天我在开发区干部会议上也讲,开发区要建成一流开发区,招商引资是生命线,优质服务是保障线。昆山能够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第一,不仅仅是因为离上海近。事实上靠近上海的县市很多,为什么只有昆山脱颖而出?关键在昆山有一流的政府服务环境,他们的亲商、安商、护商理念和“马上办”、“一条龙”等服务举措,是全国的学习对象。慈溪的政企关系,总体上比较好,我也很少听到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批评意见,但深入探究一下,这决不是我们的政府服务环境完美无缺了,主要是慈溪企业家非常务实,对政府部门比较尊重,对政府服务也是很宽容的,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要求来对照,我们的政府服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企盼多年的大桥今年就要贯通了,宁波党代会提出要提升大桥带动功能,把大桥建成经济走廊、信息走廊、文化走廊,做大做强大桥经济。大桥对宁波来说是走廊,对慈溪来说,既是入口、又是一个过道,上次在宁波党代会代表团讨论时我就提出来,宁波建设“三大走廊”,慈溪怎么办?关键是要把环境建设好,使慈溪真正成为“三大走廊”的汇集地,否则,各种要素只是沿着大桥穿城而过,甚至市内产业和要素都要外流。当然,这个环境是综合环境,除了政府服务环境,还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等。  下步要围绕营造宜于创业的环境,着重抓好以下几个事情。一是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对投资项目的综合服务。当前我们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正在开展投资专项服务活动,二十大项目“百日行动计划”、二十大项目系列开工仪式等有关活动载体将相继推出。这既是为营造服务投资项目的大氛围,扎扎实实推进一批重点工程;
更是为从作风层面解决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倾向性问题,优化政府服务环境。专项服务活动是阶段性,但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形成三方面有长效的成果:首先是全面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市党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市五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要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委员和各界群众视察检查重点工程,也要经常化制度化。其次是制定实施镇街道投资环境评定办法,由市软环境投诉中心牵头,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参与,每年组织评定,结果向社会公布,激发各地在改进政府服务上的竞争。第三是培育慈溪的政府服务品牌。学习昆山的“马上办”、“一条龙”服务经验,在市级经济管理部门推行“全心全意的雷锋式服务”加“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各管理服务部门都要换位思考,主动送优质服务上门,现场开办公会议、现场进行指导协调,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项工作今年要制定具体方案,先搞起来,适当时候进行总结提练、形成机制,作为慈溪特色性的服务品牌。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联批中心建设。与先进县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审批不够集中,进联批中心的审批事项只有34%,而顺德达到90%以上。当前要以联批中心新办公场所建设为契机,抓紧做好联批中心功能设计和审批事项集中的方案准备,年内争取有60%以上审批事项进中心,待新的办公场所建成,审批服务中心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要力争全省一流。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政府服务,关键在人,关键在我们用公正的用人导向来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杭州的市政建设推进效率高,就靠用人导向,王国平书记说过“是马是骡子拉出来遛遛”,重点工程搞得好的就提拔,搞不好就把你换掉。这个经验是得到组织部门肯定的。我们可以借鉴推广到政府服务上来。具体有三个事情可以做:一个是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包括好的中层干部要交流,进行多岗锻炼,不负责任、中间梗阻、“朝南坐”的中层干部也要交流;
一个是探索聘任制,去年市交警大队搞了效果很好,今年要在杭州湾新区试行;
再一个是领导干部专业化配置,主要是业务性比较强的部门和岗位,先试行起来。四是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公平公正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既能求得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利于狠刹圈地投地之风,形成健康的导向,把企业的注意力引导到创新创业、一心一意把企业做大做强上来。这实际上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当前重点要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创新土地招租等入市方式,研究促使企业集约用地、提高单位投入产出率的政策措施,把宝贵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  (五)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创新。我们一切改革创新,最终都是为了建设好慈溪,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民生领域,也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方法来推进。一是深化教育文化事业改革。重点推进“三个化”。教育资源要均衡化。目前城乡教育在硬件建设上已经没有多少差距,许多乡镇的学校造得比城区还气派,重点是师资力量不均衡,优质师资力量都向城区集聚、向名校集聚。今年要落实一些实质性政策措施,用行政、考核等手段,遏制这一趋势,决不能让矛盾再扩大。职业教育要专业化。要制定职校专业调整规划,整合重组职教资源,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职教专业布局。还有,幼儿教育要规范化。要制定促进和规范幼教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明确办学标准,在各片区办好一至两家示范性的公立幼儿园,带动全市幼教办学水平提高。同时,加强社会科学研究,适时组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探索推进四项保险制度。首先是老年居民养老保险,主要是把无社会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后直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项保险办法实施后,各方面反映很好。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缴不起参保费的老年居民怎么办?下步需要再作些研究完善。其次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步要在全市推开。初步设想是,市镇两级给予补助,吸引无社会保障的农民缴费参保,老年农民可以选择享受生活补贴或补缴保费后领取养老金。第三是职工社保政策调整和扩面,主要思路是通过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来扩大参保面。第四是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险办法,下步马上就要实施,主要是针对那些既没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又不能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城镇老年居民,建立一个新的医疗保险办法。三是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一体化。这两个一体化的推进,绝大多数群众是得益的,也是赞成的,难就难在利益调整、尤其是部门利益调整上。市里要考虑从体制层面加以调整,作为相关部门也要统一思想,增强大局观念。下步要精心拟定好方案,扎实加以推进。四是培育村级稳固财源。这既是基层政权稳固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保障村级有钱办事、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现实问题。总的要借新型城市化推进的东风,在落实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和租赁办法、推进村企结对等方面,研究实施有效的机制、途径和措施,努力培育物业化的村级稳固财源。今年首先解决60个相对薄弱村的财源培育问题。  为切实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明确2019年度改革创新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各地各部门务必要结合各自职责,认真进行研究,提出方案,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第四个问题,我们如何来调动全市各级积极性创造性,保障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既需要全市各级思想上的高度自觉,也需要我们从导向上、机制上、政策上加以引导调控和激励。  (一)加强对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格局,是改革创新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强保证。市委常委会将每年定期研究改革创新问题,作为今后几后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市里重新建立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徐市长亲自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决策和重大事项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专项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研究论证,以及重大改革创新事项的督促协调和综合评估等。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根据任务和责任分解,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实干班子,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的有序推进。  (二)健全对各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评估体系。创新发展不是为形式上搞创新,核心问题是要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为此,我们首先要围绕效益和谐新慈溪总目标,进行指标上的具体化和量化,并考虑与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现有指标的衔接,建立一个对全市以及各镇街道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行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为全市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提供导向,也是为各地发展情况的评估考核提供依据和标尺,对推进创新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深圳前几年就开始探索,今年他们推出民生净福址指标,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宁波和省也在搞和谐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新的评估体系中,我们重点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特色性,以及群众能够感受到变化的指标,譬如在效益方面,我们主要看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人均财政收入指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指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节能降耗减排指标等;
在和谐方面,我们主要看刑事发案指标、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城乡调查失业率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标、农民人均收入指标等。以后我们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只要看看这张报表就可以。这些指标统计出来后,不仅我们看得到,还要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引导社会力量来督促推动各地和部门的工作。  (三)全面落实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主要是以创新为抓手,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和评估体系,把改造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的要求体现到对各单位的考核中,引导各级干部更好地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来,防止逍遥官、潇洒官。所以这次我们在考核办法上作了重大调整,着眼点在解决原有考核体系的四方面不足:一是解决考核内容与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脱节的问题,二是解决考核结果与干部收入分配、奖惩挂钩不紧密的问题,三是解决偏重结果考核而忽视经常性考核的问题,四是解决考核指标设计缺乏个性、有失公平的问题。新的考核办法在四方面加以突破:一是突破项目固化的模式,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鼓励多干事。譬如乡镇考核中的自荐考核指标,就是对各地在既定考核范围之外的首创性工作、亮点工作,可以自行申报,经核准后在考核中加分;
二是突破分数固化的模式,干事多、绩效好的,加分上不封顶,体现多劳多得;
三是突破传统评分方法,以前多数项目有基本分,即使扣分也是该项目的分值扣完为止,现在完不成既定任务的一般不得分、甚至倒扣分,强化无功就是过的理念;
四是突破考核软约束,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比例、干部使用等挂钩。与此同时,我们在考核体制上也将作相应调整,由市农办实施对镇街道的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合并重组,实施对市级各部门的考核,并强化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问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推进。  (四)切实强化争先创优的机制激励。我们设立鼓励全市上下争先创优的专项激励机制,主要是表明市委市政府支持创新、鼓励争先的鲜明态度,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导向、营造一种氛围、倡导一种精神。总体思路是,工作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先进经验在较大范围内推广、获得上级先进荣誉称号、各方面反响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评定,给予相应的奖项,每年在干部大会上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现行的线上考核尽管不是绝对科学,但如果没有艰苦的努力和相当的实绩,是不可能获得的上级荣誉的,我们在导向上还是要给予表彰。有些部门线上没有考核评比,如果有独创性、开拓性的工作,有新颖的工作思路载体举措,开创工作局面成效明显、得到普遍认可的,我们也将给予专项创新奖。争先创优专项激励机制不在于发多少奖金,关键要奖出良好的工作导向来,奖出干事创业的氛围来。  (五)着力营造鼓励、推动和保障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企业是我们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把企业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护好,把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营造好,这是我们保障创新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初步设想是推进三方面举措。一是要设计相应载体,以公共荣誉权来激励企业家。宁波有一个“工业风云榜”,设环境友好特别奖、技术创新特别奖、和谐发展特别奖三个奖项,我市的方太、沁园公司也被列为候选企业,前阶段在社会上公开投票,影响搞得很大。余姚每年评选年度经济风云人物。我们也在精心策划一些叫得响、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荣誉称号,打算从今年开始,评选工业经济年度杰出人物和单项性的突出贡献企业家,而且政府主要出标准和条件,由企业和群众自己来评,把评选的过程作为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的过程。二是要制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办法,突出依法纳税、和谐劳动关系、慈善捐助、职工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贡献度指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充分肯定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并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尊重。三是要营造全社会都来支持和服务企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不仅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要搞好服务,更好注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倡导企业兴慈溪兴、企业强百姓富的理念,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舆论氛围,方方面面都来为企业创新增加助力,聚全社会之力推动慈溪经济创新发展。






         统一思想 明确重点 强化保障    引导广大企业争做自主创新的“实践者”和“领跑者”     ——在全市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徐华江           (2019年4月30日)

同志们:  推进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众多企业参与创新活动,才能夯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不少是企业,借此机会,我就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再简要强调四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我们慈溪企业从不缺乏创新精神,如果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就不可能形成今天庞大的企业群体,就不可能有今天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逐步递减的发展现状,面对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的发展现状,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日趋加大和贸易壁垒、技术垄断不断增多的发展现状,广大企业投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日趋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大部分企业还主要利用土地、能源、资金等有形资产推动发展,依靠低成本制造实现经济扩张,企业自主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强势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发达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重销售轻技术、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现象,生产仍处于产品仿制阶段,原创性技术产品不多,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市场竞争以价格为主要手段,对开展自主创新的信心不足。2019年,我市开展科技活动的规模企业只有231家,占同类企业的比重仅为16.1%。二是创新人才明显缺乏。据统计,当前全市3.5万家企业中只有1.5万多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到5%,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到职工总数的1%。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不足,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技工荒”现象,今年一季度,进入市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需技能人员6209人,而应聘技工仅1307人,求人倍率达到4.75。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并存,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制约。三是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偏小。2019年,全市发生研发经费投入的规模企业只有312家,累计投入7.3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投入仅为236.9万元。规模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99%,还不到1%,与省科技强市1.5%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四是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市规模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只有123家,仅占8.6%。即使是不少已建技术研发机构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机制不健全、成果不突出、产业带动能力不有力等问题。同时产学研合作机制也不够健全,大部分企业与高校院所尚未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和科研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效果不显著。  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重要阶段,国际国内产业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自主创新的较量。(上个月,我们带领一部分企业家外出考察,深深感受到了万向、恒逸、金田、好孩子等企业的创新氛围,恒逸集团老总邱建林更道出“如果说我原来是跟跑者,现在要领跑,那我就必须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投资,才能不断巩固恒逸在这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的感慨;
苏州高新区面积只有223平方公里,仅为我市的五分之一,但它去年所创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500亿元,与我市的1602亿元相差无几,他们的“法宝”就是依托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从我市市情看,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正面临着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的多重约束,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形势逼人,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真正实现腾笼换业的目标;
才能相对降低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在产出中的权重,突破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
才能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推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才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可以这样说,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慈溪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慈溪发展的未来。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大企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继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勇当自主创新的“实践者”和“领跑者”,依靠自主创新“拼出一条新路”,真正成为撑起慈溪未来发展的“主心骨”。  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三大战略”,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大以专利为主体的知识产权研发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拥有企业核心技术所形成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使我市在成为全省授权专利大市的同时也成为发明专利大市。(去年我市共获得授权专利1792件,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今年一季度获得授权专利648件,同比增长241%,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但是我们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较低,去年全年只有36件,今年一季度只有4件,绝大部分为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科技含量不高)。要加快知识产权的生产、申报、转化、交易,使知识产权和资本有机结合,迅速形成产业化,今年我们要组织实施“十大专利项目产业化”工程,同时开展专利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专利执法,组织开展“保知”专项行动,加快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监管和维权援助体系。  二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名片,也是区域的名片。广大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逐步实现由无牌、贴牌向有牌,由有牌向名牌转变,加快创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慈溪的产品形象(目前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中国名牌产品5只,但毋庸讳言,这其中有些商标、品牌的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还不够)。要依托块状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今年要以家电科技城落成为契机,举办好首届家电博览会,并开设慈溪家电常年展,打响慈溪家电区域品牌。  三是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第一,加快标准的生产,组织发动并支持企业参与或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订(最近,我市沁园集团成为我国首批国家标准起草牵头单位之一,与广东“美的”一起牵头起草饮水机国家标准;
新海公司早在2019年就开始参与打火机国际标准的制定,经过七年打磨,成为了中国打火机行业的“领头羊”)。第二,加强技术标准的市场化、产业化推广应用,广大企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并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技术改造。第三,要建立完善技术标准数据资源库、技术规范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进一步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和指导工作。  三、加快构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创新服务载体建设。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等方式,建设一批创新服务载体,为全市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孵化、新技术推介、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当前,要加快建设高科技孵化中心和科技创业园区,促进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和创新服务资源集中。抓紧筹建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争取尽快实现实质性启动。在继续抓好智能家电设计服务中心、中国家电研究院华东分院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慈溪家电研究院项目的引进工作。继续推进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与应用,开展技术交易和成果洽谈。同时,加快发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等自主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  二是要做大做强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各级科技进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创建行业工程技术中心,有条件的企业还要争取创建国家级工程中心或分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在家电科技、新型化纤、软件开发、节能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同时,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要拓展服务功能,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向行业和区域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块状经济开展自主创新。  三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广大企业要学会“借智借力”,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通过共建研发机构、委托开发产品、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途径,使企业获得必要的关键技术支持,实现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优势对接和互补。  四、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和保障,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直接投入。这里分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作为企业来讲,科技投入是提高竞争能力和增长潜力的投入,因此是最重要的投入。根据先进国家经验,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有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在科技投入上舍得花本钱,切实防止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而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倾向。作为政府来讲,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经费支出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将重点向企业自主创新倾斜,尤其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攻关、科技合作、信息化、品牌建设和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要用足用好风险投资资金,扶持开发一批发展前景好但资金实力缺乏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是要加大对创新型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多形式培养人才。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大职教培训体系,今年重点推进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同时要以重点产业、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发现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第二,多渠道引进人才。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慈溪发展服务。“十一五”期间,我市引进人才每年要确保在8000名以上,其中中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000名。第三,想办法用好人才。要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同时,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施展才华的环境。  三是要大力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对镇(街道)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把推进创新发展作为今年工业经济政策的扶持导向和追求目标,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同时积极协调、合理安排土地、资金、电力、水资源,尽可能将企业自主创新所需的生产要素配置到位。自主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必须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 讲话 创新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五篇】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 数据创新工作会议讲话稿

版权所有:吉信文秘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吉信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吉信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琼ICP备2021000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