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6篇

时间:2023-08-06 12:33:01 浏览量:

篇一: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专业教学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药学专业课程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淤孙红,王博妍,孙妍(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通过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积极探索思政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医药文化的教育途径。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完善思政教材建设以及发挥社团及新媒体的作用等途径,综合实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学专业;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45-0园24-02[中图分类号]G7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是中华民族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医药传统文化是德规范[2]。(二)专业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理念,育人能力欠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好思政教育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最主要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许多高校教师的典型和范例[1]。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蕴含博大精深的中性,辅导员、学生工作处等学.com.cn.AllRightsReserved.医药传统文化内容和独特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在当前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人员的事情,而忽视自身作为一线专业教师应该承育人导致专业课程的育人意识缺乏[3],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担的育人职责,效果欠缺。同时,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缺生的文化自信,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乏敬业精神,因此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的这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培养能力。践指导作用。(三)专业课程教材思政内容缺失,引领作用不强一、“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现行的高职教材大部分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全新的即知识灌输和强化训练,普遍缺少思政元素的渗入和理念,是对以往教育理念的升华和创新。高校通过全面融合,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这样不仅不实施课程思政,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能适应“课程思政”在新时代条件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此,应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高校人求,还不能反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创新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恰当地融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思政”的改革势在必行[4]。(一)教学中“重技能、轻素养”,课程体系不完善二、中医药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中药学专业课程教从现在的职业教育来看,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学中的途径目标上,过分强调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在实际教学中,要继续发挥传统专业课程在育人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中医药养”的培育,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进而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此外,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无法深入挖掘和弘扬度课程思政专项课题(课题编号:HSKSZ202006)研究成果。方面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这样才能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这正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逐步解决的问题。淤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20年高职教改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JGZY2020250)研究成果;黑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荐稿人:杨松岭,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专业教学(一)完善中药学专业整体设计在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从而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态度养成及沟通协调等能力融入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在课堂授课时,潜移默化地传授中医药传统文化,借此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一线教师作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不仅自身要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使育人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因此高等学校要重视一线专业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培训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平时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相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情怀传承,学生也会提高文化修养,从而加强思想的构建[5]。(三)加强“课程思政”理念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要适应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要推进与中药学专业改革发展相配套的“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与建设。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融入“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将涉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内容纳入教材的编写中,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培养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实现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四)以大赛为引领,传承文化和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组织或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级比赛,从赛前到赛后整个过程中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及德育等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大赛技能训练中积累中医药学知识和操作经验,同时能培养学生“依法操作、规范操作”的工作态度,并形成“团队协作、继承发扬”的职业风范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五)构建以社团为载体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也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导者,因此可以将学生社团作为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充分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各项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远]。课题(六)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每个学期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制药相关企业,现场见证老药工的精湛技艺,领略新时代制药人的工匠精神[苑],让学生了解作为制药人必须具备的职业责任感与诚信价值观。同时,在重要的民族节日以及特殊日子,举办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背后的精神,从而牢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七)用新媒体丰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我们要不断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掘新媒体的教育潜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时,讲好中医药发展故事,努力实现中医药文化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三、结语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应将

篇二: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以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学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及思政育人目标设定、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剖析、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制定三个方面,探讨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践路径。并以发散风寒药麻黄为例,阐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及期末学习效果评价,提出教学反思与建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转变学习观念,以期为培养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实战能力强的新一代中医药卓越人才贡献力量。

  一、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思政育人目标

  《纲要》要求,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因此,需首先明确中药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才能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1、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术语、基本药物、基本功效的内涵及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结合实训环节,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学生临证用药及主动思考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与药的融合,为学习方剂学、中医四大经典及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基于此,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为:①使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术语、基本药物、基本功效的概念、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及饮片性状特点。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使学生掌握辨证/辨病用药、鉴别用药、配伍用药、安全用药。并使学生了解中药现代研究成果及最新科研动态。②培养学生的临证用药能力,使其能够合理、安全、有效运用常用中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优势病种,并能辨识常用中药。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④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创新思维,提升其科研能力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2、中药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中药学虽为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课程本身内容丰富,且沟通基础与临床,融医、药、文、史于一体,体现着古朴的哲学思想、“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和“大医精诚”的济世精神,渗透着古今医家在救死扶伤、治病疗疾、养

  /5生保健等方面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及传承创新等。结合上述课程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中药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为:①立足中药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提炼育德内涵,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秉承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厚植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情怀,鼓励学生把中医药继承好。②立足中药学中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研究成果,提炼创新内涵,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树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鼓励学生把中医药发展好。③立足中药学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挖掘凝练人文内涵,宣扬“大医精诚”,增强专业自信,树立尊重生命、安全用药、依法用药的高度责任感,鼓励学生把中医药应用好。

  二、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

  1、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重点

  《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教师是保证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此,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重点在于:①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使教师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系统持久地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动态呈现内嵌于中药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思政内容。②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等综合能力,课程组将零散、片段、孤立的思政元素串联起来,实现系统的中药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③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课业任务、场景模拟、第二课堂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思考,将育人理念和行为从教室和实验室的课程行为延展为第二、第三课堂等非课程行为。

  2、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难点

  《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如何将隐含在中药学教材和教学中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内容“显示”出来,以课程思政赋能教学内容的学术提升,是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难点。这要求更多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将课程思政工作与教学规范、专业学术相结合,即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专业目标和内容的有机衔接与隐性融合,避免流于形式的融合,即避免“两张皮”,从而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应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5这一要求和目标作为评价的总体导向。在设置评价方法、构建评价体系时,需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通过督导评价、同行评议、师生互评及自评等多主体参与,开展多层面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中,更多关注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倡导动态的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式;同时结合促进教师自身能力发展,提升教学生命力,且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性评价,形成多元化评价形式,并依此制定多维度评价指标。

  3、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为解决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而落实上述课程思政目标,我们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将隐性的思政教育元素“基因式”融入专业知识内容中。①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在中药教研室全体教师中强化课程思政的理念,把外驱动力转变为教师的内生动力,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融汇、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②思政赋能专业内容:将隐含于中药学教材、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内容挖掘、提炼出来,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构建由点及线到面成模块思政元素体系,明确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再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无缝对接、有机互融。③思政融合五育并举:充分发挥中药学课程中积淀的知识体系(如药物基原、产地、采集、炮制、药性、功效、配伍、临床应用等)、价值体系(如相关法制法规、伦理规范等)特点,通过教师引导,以鲜活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做延伸性学习或研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专业伦理等深层次的素养进行濡染和塑造。

  三、以麻黄为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

  1、学情分析

  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但对单味药的认识还较为抽象、片面,对其药性、功效、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不足。所以教师课前布置开放性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沟通研讨。如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分析和思考,将知识点的获取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求;培养其分工合作、协调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及查阅文献、编撰文字的能力,并使学生尝试立体、/5综合地分析、整合各知识点。

  2、内容导入

  目前B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中药学课程,学生尚未对中医药建立明确或深厚的感情,需结合历史、时事、政策、要闻等厚植学生热爱中医药的情怀。因此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医人的担当及中医药做出的贡献,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思考题的回答情况,引入麻黄的知识点。如此,思政与专业隐性融合,助学生树立中医药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3、详解知识要点与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自学情况,通过分析麻黄的药性效用特点,阐释麻黄所治病证与辨证用药思路,使学生学会结合药性理论分析药物的功效应用,使辨证-立法-施药-识药各环节的知识点立体化、一体化,同时回应课前自主学习的问题。并利用课堂小测,师生共同反思,实时评价学习效果。课前开放性问题思考结合课上基本知识点评测,使学生逐渐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目标,充分、高效利用课内外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同学进行案例分析,辅以古本草的论述及现代临床应用、药化药理研究成果等,加强学生对药物的深入理解。通过真实事例提醒学生注意临床用药安全;真实病例中展示的中药毒与效的切换,拓展用药思路;并融入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对立统一的矛盾观,以课程思政赋能专业知识,提升学术的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反思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师生、生生互动,以及期末学习效果的评价,师生共同反思、分析、总结,认为今后教与学的过程,应当做到以下3个转变。

  1、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在前,学在后;师为主,生为辅,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应真正遵循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课前到课堂,并拓展至课后、课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质疑精神,将学习内化成自身驱动力,加强学生思维认知的构建。

  /52、转变教学思想

  以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多是片段性的,教师多数也只是单一关注思政元素的融入。现在需要有思考地、有设计地、理性地、从整体构建课程的承载平台,将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入对标,并结合一流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建设标准,即以课程思政赋能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3、转变学习观念

  以往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灌输,现在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适时、适当给予帮助,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科学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明确课程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后,尝试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并通过动态、多维的评价与反思,培养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实战能力强的新一代中医药卓越人才。

  /5

篇三: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示范课《生药学》

  一、课程介绍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临床应用的科学。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主要任务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为人类健康服务。本课程以宣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总线,各章节内容以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公正、敬业为纵线,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学习及工作中应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依法守法、爱岗敬业,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药学专业工作者。

  生药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贯穿生药学课程的德育主线是通过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学习信心,内化职业认同。希望通过德育元素的融入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中医药认知体系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在中药学中,每一味本草都是灵动的,背后都有故事,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愿意聆听、探寻和思考。

  二、特色与创新

  在系统分析了生药学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后,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收集和整理相关思政教学素材,再根据思政教学素材与生药学专业的相关性,将各思政教学素材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无缝对接,使隐性的思政教育自然地嵌入显性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形成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课程负责人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课程思政教学集中培训,做好集中备课和预讲,形成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又具有较高思政教学技巧的师资队伍。

  思政元素在每门课程中都会有体现,思政元素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和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去捕捉和运用这些元素,潜移默化的运用到教学中,随着不断地积累和建设,是的本门课程形成一条脉络明确的主线。运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来授课,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感高。下面举两个例子:

  (1)随着这几年诗词节目的热播,很多人由此爱上古诗词,在传统的中药中,也有很多唯美的诗词来描写中药。例如,对冬虫夏草的描述,清朝蒲松龄的“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即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唐朝元稹描写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清代赵瑾叔《本草诗丹参》“赤参色合丙丁奇,独入心家听指挥。”《本草诗益母》“茺蔚何缘益母名,女科专用自分明。”唐代孟浩然《寄天2台道士》对灵芝的描述“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清末何九香“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古诗词作为古人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学习生药的同时,更能领略到诗词之美。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价值观正在形成,如何引导,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生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与生药有关的事件、小故事进行引导、教育,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爱国”这个方面,可以通过以下的内容进行引导。在讲到罂粟科延胡索这味药的时候,学生自然联想到罂粟科的阿片,即用罂粟加工成的鸦片。“罂粟花开得十分美丽,但它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却是深重的”,这是中央电视台在纪念鸦片战争一百周年的纪录片的开头语。由此联想到外国侵略者蛊惑中国人大量种植并吸食罂粟,以此在肉体上、精神上控制中国人。教师以中国的屈辱史,唤起学生不忘历史,铭记历史教训。吸食毒品,危害社会,危害家庭,教师应借此教育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特别是中国曾经遭受毒品的侵害,更要记住历史教训。

  三、课程成效

  通过思政案例的展示,既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素养,真正能够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育人要求。实施原则:专业为本,元素融合,协同授课,整体升华。

  实施方法:讲在课堂,用于实践,师生同参,亲身体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将思政元素编入专业课程之中,使之浑然一体,引导学生情境浸入,实践探索,深度思考。以自主学习促进深度思考: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与其让教师明明白白地讲出思政主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感知。因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以情境教学、实践教学,PBL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以专业知识引入思政元素:在课程中思政元素是和中药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我们希望在专业课上,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同升华。

  生药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不能生拉硬拽,要自然而然,润物无声,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入脑”,在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融合过程中,要“入心”,在实践教学中,要“入行”。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要把知4识带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即要达到“入脑”、“入心”、“入行”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在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案例示范,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引导学生树立做事认真,对知识掌握扎实,准确无误的观念。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漠视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利用所学专业建设家乡、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篇四: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薄荷

  薄荷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执业药师知识点,为了方便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备考,整理出如下相关知识: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宣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

  【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2)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

  (4)肝气郁滞,胸闷胁胀。(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

  【性能特点】本品轻扬升浮,辛香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入肺、肝经。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还能疏肝和透发疹毒。最适宜治风热诸疾,也可用于治肝郁化热。

  【用法用量】煎汤:2-10g;入丸散;不宜久煎,入汤剂须后下。

  外用:鲜品捣敷或捣汁涂,也可煎汤洗或含漱(适量)。叶偏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表虚自汗者不宜服。

篇五: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中医药发展的成熟阶段(明清时期)教学为例

  一、案例概述

  围绕中医药发展的成熟阶段(明清时期)的教学目标,融合思政元素,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职业作风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结合讲授法、引导式教学、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引用了丰富的图片,内容丰富、生动、德育教育有深度,紧密联系第二课堂教育,以中医药发展成熟阶段的文化特征和取得的成就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审美为辅,引导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明清时期中医药的发展成就对当代中医药学传承创新的影响的思考,认识中医药未来的走向,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二、主要做法

  1.课前思政元素的融入

  教师通过资源库和职教云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平台观看相关教学视频、PPT,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及时提出或记录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内容,并完成课前测验以检测预习效果。引入一系列典型古今事例,如李时珍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编写了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誉为“医圣”。引导学习李时珍躬亲实践,广泛向劳动人民学习,注意实践和调查研究精神。

  2.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成熟阶段的文化特征,如王阳明“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心学命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如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同时,他还向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测量等各种知识,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引导学习爱国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先驱徐光启在多个领域获得新突破。学生通过认真听讲,感受我国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

  教师通过实例详细介绍明清时期,李时珍、汪昂、赵学敏、缪希雍等医药学家的著作及对中医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介绍成熟阶段中医药学的发展成就。明清时期中医药的主要特点在于综合与集成,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引导学生应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培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职业操守。学生对教师介绍内容感兴趣,但对明清时期医药学家取得的具体成就不太清楚,还需进一步学习。

  教师讲解明清时期中医药临床医学的发展成果、制药工艺的显著进步标志。明清时期,制药工艺有显著进步,如《本草蒙荃》所载五倍子制百药煎(没食子酸)的制药工艺。引导学生在学习现代制药企业坚守专注的同时,不忘传统制药工艺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通过介绍李时珍救死扶伤、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领会古代医药学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学生践行认真做事的工匠精神。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比较感兴趣,学生的表现力较强,但对《本草蒙筌》200余种中药的道地性、采收季节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讲解中药炮制、鉴定进一步发展时,提出问题:明清时期中医药为何以临床实用为宗旨?引导学生体会古人提出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等理念,引导学生传承敬业精神的榜样力量。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分组讨论学习,掌握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医药以临床实用为宗旨,认识到制药过程需要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还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3.课后思政元素的融入

  教师在职教云上传课外拓展资料,明清时期中医药学临床研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传统中医药理论?介绍明清时期中医药学以临床实用为宗旨,重视临床中药学研究。学生掌握明清时期中医药学临床研究发展特点,通过学习中药学性能理论、配伍理论、归经理论,还是有毒无毒理论,引发学生对于“尊重生命”的思考。

  三、主要成效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法教学、类比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利用“互联网+”,进行开放式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融入课程思政,通过明清时期临床毒性中药的炮制,使得大家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双面”性,教会大家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将劳动教育和劳动保护意识进行加强。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实施取得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管理的经验。

  通过教学实施,学生对明清时期中医药的发展状况有了初步认识,课后仍需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在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模式时发现线上资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上教学的开展,后期可组织教学团队积极开发精品线上资源。

篇六: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示例

  近年来,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中药学本质上是一门涉及伦理、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药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示例。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入:

  一、国情教育:中药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通过对中药学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伦理教育:中药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有着深刻的伦理内涵,如药性、用药规律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提高其道德素质。

  三、实践教育: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中药学的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药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一堂思政教育融入中药学课程的教学示例:

  一、开篇引入:通过介绍中药学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药学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强其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二、中间环节:通过教授中药学中的伦理概念和用药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提高其道德素质。

  -1-

  三、实践环节:通过中药学的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中药学的魅力,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回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课程要点,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学的概念、理论和技能,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中药学课程的全面发展。

  -2-

推荐访问:中药学课程思政案例 中药学 案例 课程

版权所有:吉信文秘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吉信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吉信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琼ICP备2021000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