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典型经验材料3篇

时间:2023-08-04 11:22:01 浏览量:

篇一:扶贫车间典型经验材料

  

  组织部长关于党建阵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组织部长关于党建阵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组织部长关于党建阵地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加强三大阵地建设

  完善基层设施制度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尊敬的市委X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结合__县党建阵地建设情况作一交流发言。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是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不断彰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使得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一、建设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

  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__县委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一方面,坚持四个统一,建成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2022年以来,__县委累计投入X余万元,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在X个村(社区)全部建成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整体提升后,全县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民事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党群服务有声有色。

  一是统一标识。在主楼楼顶中间设置__村党群服务中心,前

  面设置党徽图案,并用红色LED灯带描边,保证夜晚常亮。党群服务中心大院门口统一悬挂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块牌子,已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加挂1块牌子,牌子应大小一致、字体统一。除此之外,不再挂其他牌子和标识。

  二是统一外观。结合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统一着色,坚持与周围建筑、村落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做到颜色不杂乱,整体和谐庄重。

  三是统一配置。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按照1+9+X标准进行布局,即设置1个便民服务站,配置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党员教育培训室(党员会议室)、党性体检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办事效率室、党代表联络室、图书阅览室(红色网络教育家园)、警务工作站(综治工作室、矛盾调解室)、卫生室等9种基本功能室。X为拓展功能室,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置相应服务设施,如村两委会议室、计生服务室、老年协会或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专业协会办公室等。

  四是统一氛围。外部环境方面,做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道路平坦标线清晰,绿化苗木修剪平整,并在入村路口及村内重要路口设置统一指向牌,方便办事群众及时到达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部环境方面,做到党群服务中心院内绿化整齐,地面硬化平整,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在醒目位置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标注每月_日为公开日),设置宣传栏展示党建及群众活动,宣

  传关于精神文明、村规民约、文化法制等内容,倡导美丽家园、和谐乡村等。宣传氛围方面,在院内或楼道走廊设置村两委班子成员公示、村干部值班公示、本村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等必要版面。在村主要道路墙体上,涂刷党建标语3条以上,在活动中心内楼梯、走廊等处制作党建标语5条以上,根据情况还可在活动广场或其他区域设置党建标语。

  另一方面,打造四大中心,建成综合化的党群服务中心。

  2018年,结合群众需求和脱贫攻坚形势需要,__县委岀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使用的若干规定》,着眼充分发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等方面作用的目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发挥综合效益的途径和形式,围绕四大功能,打造四大中心,扎实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使用规范化。

  一是打造党员活动中心。开展党内活动,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活动阵地、民主议事阵地,利用党员活动室、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基本阵地,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开办讲习活动,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播放电教片、开办培训班等办法,大力加强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与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等现有场所相结合,或开辟新的功能室,建设党建书屋,设置党建书柜,配置党建书籍,为党员打造学习交流、增强党性的新平台。举行升旗仪式,县委组织部为无升旗条件的村统一配备旗杆,每月固定1天在X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全村党

  员群众参加。通过村村升国旗,实现户户受教育,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开展三亮活动,即书记亮业绩,以图文并茂形式将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业绩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进行公示,以亮业绩、比贡献"的方式,激励村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干部亮承诺,将每名村干部任期承诺、年度目标承诺进行上墙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督促履职尽责;党员亮身份,在党员活动室悬挂党员全家福照片,增加党员归属感、亲情感;落实一编三定制度,推动每名党员结合实际认领岗位、上岗履职;对党员积分化管理、双线管理情况进行公开公示,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打造便民利民中心。拓展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项目,在做好党务、民生、便民、旅游等服务基础上,整合益农信息社、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超市、法律顾问、警务室和金融网点等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金融惠农、信息咨询、司法调解、劳务输出、合作医疗等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便捷性,满足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落实值班制度。严格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对偏远山区村民、贫困群体、残疾人员、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真正把便民服务落到实处。优化服务环境。做好党群服务中心卫生保洁工作,坚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证党群服务中心干净整洁。认真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和设施日常维护,确保集体财产不受损失,正常发挥作用。

  三是打造就业致富

  中心。结合脱贫攻坚,积极引入扶贫车间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引导服装加工、电子配件、藤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集中,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大讲堂阵地,定期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强化种养殖技术、农家乐经营、农村电商等各种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帮民富、解民困的大本营。

  四是打造文化交流中心。丰富文体生活,发挥党建文化广场、戏台、健身器材、大喇叭等公共资源作用,结合农村传统节日,经常性举办道德讲堂、农民运动会等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娱乐生活,倡树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发展公益事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农村老年幸福院,配备专兼职服务人员,为农村非五保老人提供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探索建设党史馆、村史馆,详细记录本村历年来的发展进程、重大事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人物等,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陈展形式,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激发追寻传统、铭记历史、感恩先贤和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注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积极搭建文化能人工作室、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鼓励和支持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开展文化创作演出、非遗项目传习和成果展示活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现如今,全县农村党员群众足不出村

  便能办理各类事项、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每个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群众最愿意聚集的地方。

  二、开办新时代学习大讲堂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__县委以学习宣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在全县建成新时代学习大讲堂X个,其中农村(社区)X个,实现农村(社区)大讲堂全覆盖,其他领域大讲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围绕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实用技术等,累计开展活动X余场次,参加党员群众X余人次,全面推动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

  (一)打造固定化、规范化的讲习场所。立足现有组织活动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党群文化广场、党建书屋等,按照四个统一设立相对固定、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讲习场所。统一标识标牌,按照统一标准,制作新时代三新"大讲堂的牌匾,在大讲堂显要位置悬挂。统一学习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严格的大讲堂学习制度,收集整理讲习记录、考勤记录、活动视频、图片等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规范整理归档。统一配置学习资料,与党建书屋相结合,配备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党报党刊、脱贫攻坚政策、实用技术书籍等与讲习活动相关的资料。统一讲习时间,每月至少开展1次讲习活动,在春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讲习内容,使讲习活动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设计正能量、有内涵的讲习内容。紧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聚焦讲习内容菜单化实用化,建立1+3+N讲习课程体系,让群众通过参加讲习活动,能够理得清政策、找得准门路、用得好办法、取得到实惠。即,1是坚持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讲习的灵魂和主线;3就是重点讲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N就是紧盯党员群众需求,按照群众点单,讲师配菜的方式,设计制作内容多样的讲习菜单。如围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__乡樊营村、庙子镇庄子村、潭头镇拨云岭村等村开展农家宾馆建设管理、特色农家宴烹饪技术等专题讲习;围绕增收致富,在贫困村依托扶贫车间、特色产业基地讲授来料加工、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和创新创业技能,把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所需知识讲清讲透。

  (三)探索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方式。创新讲习形式,杜绝照本宣科、脱白土镇康山村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开展脱贫攻坚离实际的填鸭式讲习,用政策专题讲座好课堂集中讲、互动灵活讲、流动分散讲、网上即时讲4种讲习形式,充分挖掘讲习新内涵。创新讲习活动进田间、民间说唱等形式,采取通俗易懂拉家常的语言风格和接地气有温度的讲习方式,用地方话讲清大道理,使讲习活动接地气、聚人气。如,结合夏季天气炎热特点,创新开展乡村夜话讲习活动,引导讲师在群众夜间休憩纳凉期间,用通俗易懂拉家常的形式讲习党的大政方针和脱贫攻坚政策等,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吸引更多群众到大讲堂学习知识,部分大讲堂发动本村文艺能人、戏曲票友,采用土语土戏说唱的方式,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等融入到戏曲中,让政策理论更直观地深入人心,确保群众听得懂、学得进,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促使讲习活动扎根见效。

  (四)建立涵盖广、业务精的讲习队伍。针对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建立了一支专业程度高、讲习内容实、群众口碑好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讲师队伍。县级层面,通过各级党组织层层推荐,从党校教师、业务骨干、先进典型等中选拔X名县级讲师,每名讲师筹备1至2节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贴近群众的讲习课程,按照理论方针类、政策法规类、实用知识类、典型带动类四大类分类入库,向全县各大讲堂印发讲师名单、课程列表,方便基层自主选择、因需施教。乡级层面,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定期投身讲习活动,以讲习推动中心工作开展。村级层面,积极引导驻村干部、支部书记、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优秀人才加入讲习队伍,并邀请脱贫模范户典型现身说法,注重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强化对讲师队伍的教育管理,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讲师队伍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讲师,对表现突出的讲师,优先推荐为优秀党员、拔尖人才等。

  在三新大讲堂的带动下,党员群众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这里成为名副其实传播党的好声音、引领乐学新风尚、促进工作新进展的主阵地。

  三、打造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

  2022年以来,__县委高效整合全县党员教育资源,严格按照

  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所(党建广场或者展厅)、有一名专业讲解员、有一个可开展学习交流的会议室、有一个举行入党宣誓的场所、有一套系统的活动流程、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一个组织生活基地概况、有一个整洁的参观环境的八个一标准,打造命名了首批X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

  (一)菜单式服务。过去,党员学习教育常常只是读书看报、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内容相对枯燥,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应有的活力。开放式组织生活打破了以往党内生活形式单一、关门开会的老套路,各基地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基地一特色的要求,编制了党性教育、素质拓展、党内互助、志愿服务等组织生活菜单,每个基地至少包含3个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项目,为开展活动的党支部、党员提供各类菜单式服务,建立起了以资源共享为特征、按需设置为前提、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组织生活新模式。组织生活内容从以往局限于开会座谈的务虚型向服务中心、提升能力的务实型转变,让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有了着力点,使组织生活有了吸引力。

  (二)主角式体验。在以往组织生活中,通常党支部书记是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党员积极参与意识不强。在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中,把以往的组织命题改为现在的党员选题,对照各基地组织生活菜单,让每个党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多渠道征集党员意见建议,按需点餐确定党组织生活主题。同时,开放式组织生活强调开放性、互动性,让党员唱主角、党员领导干部当听众,通过角色转换,转变了传统灌输式的组织生活形式,增强了党员民主推行开放式组织生活,提升党员参与积极性意识,突出了党员主体地位,调动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使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提高了组织生活质量,推进了党员队伍素质建设。

篇二:扶贫车间典型经验材料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3篇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1篇

  是传统农业大镇。在推动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主动探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动。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供应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120户,户平收入10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干脆经济收益150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7%。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实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55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500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80元/亩提升到350450元/亩,群众每年干脆获利220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亩1000元以上,并为贫困户供应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实力贫困户8户31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干脆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供应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供应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12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是供应就业模式。食品公司供应岗位10个,食品创业园供应岗位30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供应岗位1个,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年工资可达1.2万元。

  六是入股分红模式。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9户12人。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折算股份,参加合作社日常经营,年末按股分红。

  七是供应全程种植服务模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3户80人,为贫困户供应精品藕种植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亩平增收5001000元。

  八是临工需求模式。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按用工须要通知贫困户完成工作任务,按天结算工资。已运用临工12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余元。

  通过这8种产业扶贫模式,已实施产业帮扶117户246人,产业扶贫贡献率达到80%。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2篇

  临沭县镇地处沭河岸畔,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北临327国道,东依225省道。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造成了全镇呈典型的沭河冲积平原地型地貌,土壤肥沃,水源足够。蔬菜和林果是农业主导产业,共种植各类果菜2万亩,有蔬菜加工企业20余家,曾获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镇称号,素有脱水蔬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镇农业紧紧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强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呈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该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农业名镇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地30个,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基地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3个,注册品牌商标15个。

  一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迫切须要有能代表农夫利益可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性技术协会就作为这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我镇以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为农夫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供应新信息。绿云有机葡萄、鑫果葡萄、前醋葡萄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为农夫供应种苗、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品销售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科协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依托科普,惠农兴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鑫果葡萄基地的武状元牌大棚葡萄平均价格达到了15元/公斤,亩收入可达30000元,露天葡萄亩均收入超过了1元;绿云葡萄基地的琼浆果牌金手指葡萄卖到了100元/公斤的好价钱。我镇葡萄种植面积由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多亩,在原来十年发展的基础了翻了两翻。

  二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农夫科技素养。我镇科技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镇村远程教化站点为依托,加大科普投入,注意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技术指导服务到16个行政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各个园区、基地,示范带动镇内10个村居3000农户,发展葡萄、蒙山红桃、西瓜、有机蔬菜等近2万亩。葡萄和蔬菜品种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已经叫响。我们依据生产季节和田间管理要求,刚好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活动,定期举办科普培训班,印发宣扬资料,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农夫科技素养的提高。同时,我们与山农大、市农科院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现场进行科普指导,联合攻关,解决果菜生产难题。在科协的指导扶植下,长生园特地聘请了4名高级研发人员对有机蔬菜的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负责管理的农户从蔬菜的栽种、培育、采摘、运输到售后都严格按有机规程操作。目前,新蔬泥香、奥格丽客牌迷你小黄瓜、各种彩椒、南瓜、冬瓜等已协议直供北京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我镇现已有25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转化认证,15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品牌。5月鑫果和绿云基地的葡萄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2月我镇获得了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发挥科技协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力气,为兴农富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使果菜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农夫专业合作社主动为农夫供应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科技协会依托各农夫专业合作社着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动,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全镇规划建设的万亩农业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四个一批项目进入示范区,使土地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即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已建基地8个、面积3000亩;引导一批专业合作社入园建设生态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12个、面积8000亩;引导一批农村能人投资领办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4个、面积亩;引导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建基地1个、面积1500亩,形成了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格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蒙山红桃、大棚蔬菜、薄皮核桃、苗木花卉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申报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延长葡萄产业发展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去年8月我镇举办了临沂市首届葡萄采摘节,进一步宣扬推介了的葡萄,增加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念。

  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念。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3篇

  一、的确权、颁铁证,让农夫吃下定心丸。成立市镇村三级综合办事机构,市财政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在详细工作中,我们做到三求:一是求准。以国土二调的底图和数据为基本依据,仔细核对农户家庭承包信息、土地承包资料,确保数据精确、四至清楚。二是求实。对每户每块地的边界与权属进行调查核实,农户第一次签字确认;由测绘公司通过实测的方式绘制形成承包地地籍草图,农户其次次签字确认,真正把工作做实,让群众踏实。三是求公。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公示承包地资料及地籍草图,整理形成最终的数据成果,并组织村民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依法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保确权登记公开、公允、公正。目前,全市已完成482个村、50万亩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预料年底前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二、抓交易、重规范,让农地成为活资本。落实集体全部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交易、评估、抵押,让死土地变成活资本。一是入市交易。依托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1个镇街产权交易所,实行市场化方式,让有意愿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把承包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夫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四类新型经营主体。二是资产评估。对有贷款需求的经营主体,由专业评估机构对拟抵押土地附着物及土地预期经营收益进行评估,并在镇街交易所办理抵押登记。三是抵押贷款。依据评估结果,由担保公司担保,金融部门审核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目前,全市办理土地流转交易面积30.5万亩,各类经营主体贷款总额1.5亿元,吸纳7亿元资金投入农业。

  三、勤探究、多方式,让农业经营规模化。初步形成了四种规模经营方式。一是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出台了激励土地流转后成方连片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一家一户之间的流转少了,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的多了;单个农户流转的少了,整村流转的多了。目前,全市流转的土地中,经营面积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811家,有35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在鲍沟镇整合10个村建立了首家万亩粮食合作社联合社,滕州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通过全程托管促进规模经营。实行大户领办、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联办等方式,对土地进行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20万亩。三是通过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支持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技术信息、产销对接等服务,以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如滕州马铃薯种植通过社会化服务,形成集育种、生产、检测、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春秋两季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二季作马铃薯产区,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四是通过龙头+基地促进规模经营。激励农业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1.1%。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部署要求,抓住被列入全国两区一试点的机遇,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阅历做法,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抓好农村其他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三:扶贫车间典型经验材料

  

  专题封面coverstory编辑孙祺童观摩大方县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多部门培训资源全面促进就业创业——贵州省技能扶贫经验材料按照人社部技能扶贫的总体要求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贵州省各级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全面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培训资源,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开展培训、加强就业服务、严格培训监管等有力措施,对农村青壮年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全力促进其就业创业。2018年以来,全省共完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共计43.14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23.65万人,初次就业率为53.66%,其中,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33.57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20.16万人,初次就业率61.72%。省政府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均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县为单位全面统筹各部门培训资金,截止目前,全省共统筹培训资金4.8亿元。依托培训培训后就业率高、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效果好的用工企业、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培训学校开展各类培训。精准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以县为单位,按照“任务统一分配,工作统一部署,资金统一安排,目标统一考核”“四统一”要求,对培训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以大数据“云上贵州”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为重点,建立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需求台账,依托乡镇干部、村支两委、驻村第一书记等力量加强宣传发动,送岗位上门、送培9采取的主要措施创新组织构架,加强资源整合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1coverstory编辑孙祺童专题封面绣、蜡染、银饰加工等传统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开展技工院校“技能脱贫专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鼓励省内优质技工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学生举办全日制技工教育订单培养专班,在落实“助学金、免学费”的基础上,下拨教育精准扶贫资金149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841人。依托贵州广电网络平台建立覆盖全农村的“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电视点播系统”,将强农惠农政策、脱贫攻坚政策、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实用就业技能、基础法律法规、进城务工须知、劳动维权保护等视频课件在全省免费共享,依托乡镇干部、村支两委、驻村同步小康工作组、驻村第一书记等力量,组织农民集中学习观看或鼓励农户自行收看接受视频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六枝特区岩觉镇那沙小学进行农民种养殖技术培训统一补贴标准,严格监督检查根据职业培训类别和培训天数简化补贴政策,执行全省统一的培训补贴标准,一般培训标准为100元/天,并对紧缺、急需工种给予适当提高。培训期间,从县扶贫资金中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再给予每人每天40元的生活补助。建立培训实名制管理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培训过程监管,严格开展技能鉴定或结业考核,将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实现就业直接挂钩,对培训后合格率达80%以上,就业率达30%以上的,实现训上门。上好技能扶贫“第一课”,大力开展“扶志转勤、扶勤转能、扶能转富”的扶贫、扶志(智)思想教育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需求精准施培,围绕省内和对口帮扶城市的就业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围绕贵州省旅游业“井喷”现状,大力开展民族歌舞表演、乡村旅游经营等特色培训;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种植、养殖培训;围绕民族手工业开展刺观摩大方县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服装制作培训班6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专题封面coverstory编辑孙祺童就业的按100%拨付补贴,未实现就业的拨付70%,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培训就业率。创新就业服务,多措并举促进就业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培训后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一是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等建设,积极加强与省内各产业、工业园区对接,收集整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二是围绕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开发挖掘就业专岗;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三是加强与重点地区的沟通对接,以对口帮扶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在沿海发达城市建立106个劳务协作服务站,规范开展组织化劳务输出。四是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及时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和动态管理。对已就业的继续做好跟踪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对未就业的,每年向其至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下一步,贵州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人社部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技能扶贫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技能脱贫宣传力度。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作为培训的必学内容,全力破解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大力宣传技能脱贫、就业致富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彻底甩掉“等着扶、躺着要”的观念。二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统筹、整合用好就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金,简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拨付效率,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培训对象,把未就业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作为重中之重,精准掌握其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就业意愿等信息,为按需培训打牢基础。精准培训内容,围绕贵州省“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开展种植、养殖等培训,先选好产业再做培训,解决怎么种、怎么养、怎么卖的问题,做到“因产施培”;围绕省内外制造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的用工需求,先找好就业岗位再培训,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做什么等问题,做到“因岗定培”。精准培训方式以实操实训为主,聘请各院校、企业、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当地的“土专家”“田教授”、民族民间传承人作为师资,要把培训地点放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鼓励培训机构“走下去”,采取“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短平快”的实用性培训。充分运用好覆盖全省农村的农民全员培训视频点播系统,不断充实完善各类课件,依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力量规范组织农民收看视频课件,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四是继续加大促进就业力度。主动对接对口帮扶城市,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签订省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帮助贫困群众到省外就业。大力发展省内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园区、物流园区等各类园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办企业,建设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多渠道收集有效就业岗位,对培训后的人员每人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贵州省人社厅供稿)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197

推荐访问:扶贫车间典型经验材料 扶贫 车间 典型

版权所有:吉信文秘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吉信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吉信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琼ICP备20210004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