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主线6篇

时间:2023-07-05 17:33:02 浏览量:

篇一:课程思政主线

  

篇二:课程思政主线

  

  以课程思政为主抓手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

  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实施概述

  1、目标任务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精神,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

  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推动显性教育

  与隐性教育的融通,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

  步、相得益彰,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2、工作进展

  2017年6月,学校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改革培育校,重点推进“1+1+3+20”课程思政试点,即1门

  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门“中国系列”课程(中国城事),3门综合素养课程(《综

  合

  素质培养》、《影视音乐鉴赏》、《创新创业能力》),20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3、主要成绩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注重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

  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基本构建起符合高职学

  生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具体做法

  1、工作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

  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

  领作用,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团队组建乃至互

  联网手段载体运用上多途径推进改革。

  综合素养课程:重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

  一方面

  制定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

  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等方面,修正通识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开展试点,推出“中国城事”品牌课程。

  专业课程: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围

  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显

  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2、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顶层设计。

  学校成立了以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上海城建职

  业学院校级整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

  学校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顶层

  设计,明确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是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不断深化《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创新,重点推进思政实践育人。

  以劳模精神为抓手,通过劳模走进课堂,学生走进劳模创新

  工作室等形式,开展“走近劳模”征文、微视频比赛等主题

  实践活动,全面更新教学内容,用劳模精神引领学生的价值

  取向,用劳模示范来规范学生的价值选择,做实思政课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同时,开设了《走近劳模》公选课,加强与思政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程的融通,增强劳模文

  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是打造《中国城事》特色课程。

  开设公选课《中国城

  事》。围绕“城市品读”、“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记忆”、“城市梦想”五个教学模块构建课程框架,汇集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等学科专业的资深教

  师和业内知名专家组建优质跨学科教学团队,教法上实施

  “一课一教法”,推进课程理论的实践化、情景化和课程实

  践的理性化、协商化的创新方式,让学生发现城市、理解城

  市、融入

  城市。

  四是强化综合素养课程建设。

  《综合素质培养》、《影

  视音乐鉴赏》、《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着力实现能力和素质

  培养双轮驱动,健全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融合的培养

  体系。如《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将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忠

  诚、对社会企业的责任担当、对职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等

  综合素养元素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不同的渠道和形式根

  植于每一个学生培养之中。

  今年,4月18日,学校举办的《让

  每一个青春都出彩》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成果汇报演

  出,展示了课程育人的丰硕成果。解放日报

  闻晨报-周到上海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五是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开展了《铁路客运组织》等

  7门专业课程育人重点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等

  13门专业课程一般培育的试点建设,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完善不同专业的“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把价值引领巧妙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如《烘焙技术》课程遵循“爱心、良心、匠心”三心食品人

  的培养主旨,通过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将前沿技术、健康绿

  色理念、匠人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研发了一批新的食品配方

  和产品,并不断申报和取得了相应专利。

  3、工作效果

  -上观新闻,新

  学校已形成了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共

  同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包含近

  30门课,10名教师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协同育人、合力育人效应。

  三、总结思考

  1、经验与体会

  “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瓶颈,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现实困境。

  “课程

  思政”贯通不同学科和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

  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一导向下,各学科课程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整体,相互滋养、相互支撑、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作用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有助于实现高校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价值教育有效融

  合。高校总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思

  想教育脱离的局面,往往重视知识、技能教育,忽略了对大

  学生价值引导,忽视了培养学生“成为人”的使命,而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涵养的培育、意志品格的练就、政治

  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诸多课程,他们体现着独特的价值,担

  负着育人的功能。只有当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主动发挥协

  同、共进的作用,才能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

  有助于凝聚高校思政育人力量,全面提升协同育人实

  效。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切实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

  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高

  校要善于借力,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劳模担任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特聘教师,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优质

  教师资源。

  2、问题与挑战

  (一)城市化进程对人才的要求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城市建设

  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在保持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

  城市发展规模,近十余年以来,上海建筑业和房地产从业人

  员数增长了

  1.5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了近

  2倍,建筑业总值已超过

  5600亿。未来30年,我国城市化

  率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要有1000万人进入城市。

  其次,城市发展迎来新的趋势。

  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将推动

  全球爆发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BIM与VR的碰撞、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大数

  据与城市治理的结合,以及智能化、绿色化日益成为城市建

  设的核心理念。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安全城市、海绵城市等对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规模和规格以及

  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出

  了新的要求。

  然而,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

  档等问题。据人社部资料,目前我国有技能的劳动者才

  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更是只有

  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已接近“00后”的群体,他们

  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学习缺乏冲劲、干劲。我校对学生思想

  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积极拥

  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爱国爱校。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行为习惯较

  差。在座谈和访谈中发现,认为上课迟到、早退普遍的比例

  占27%课堂“低头族”现象占

  43.1%,“学术讲座受冷落”占33.1%;学生实践意识薄弱。调查发现,1.5-2:1以上,2%右的学生没

  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中,也有大部分

  学生对实践缺乏认识;学生网络素养能力不足。调查发现,学生在获取新闻信息时,最常使用的是微信、微博和QQ“微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也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上

  课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现象;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调

  查发

  现,73.4%的学生压力来源于就业和发展前景。

  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都成为高职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3、建议与展望

  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何挖掘专业课

  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和

  隐性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也将是课

  程思政的难点。通观上海课程思政改革的历程,我们发现上

  海的课程思政大致可分为四种范式,这也是突破课程思政难

  点的途径。

  (一)结构式设计

  结构式设计是指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思政教育的环节。如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后十分钟讲形势与政策等等。

  就像跑马拉松,跑前跑后都需要有足够的拉伸。

  跑前“热身”,跑后“冷身”,其目的是为了让身体舒展、慢慢去适应高强

  度的节奏,避免剧烈切换。上课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

  老师包括他的学生可以做到一键启动,像微波炉一样转一下

  就能进入非常棒的教学状态。因此,课前课后的几分钟就像

  课堂的缓冲或延展。当然,这种设计要注意设计的内容与上

  课内容之间的关联及过度。

  (二)多学科合作

  多学科合作一般既指上课的师资由思政教师和其他学

  科教师通力合作过完成,也指上课内容融思政与其他学科。

  这一类型首推上海大学自创“项链教学”模式。即由思政课

  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构成课程“项链”的基础,邀请校

  内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走进课堂作为“珍珠”。课程的特

  点:“用故事说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目前,在上海

  的课程思政改革中,多学科合作已形成规模,其表现就是“中

  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注重把理论、价值和思政教学目

  标融入校本特色、学科特质的课程中,实现“一校一特色”<

  (三)个体化示范

  个体化示范是指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目的。但在课程思政中,个体化示范更特指教师个人

  具有典型性或影响性的个人行为示范效应。

  (四)社会性联想

  社会性联想是指教师不仅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知识,还

  要通过联想建立起知识与人、与生活多向度的交融关系,展

  示情怀。当然,情怀不仅是指家国情怀,还指科学精神、人

  文素养、逻辑判断,乃至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高职院校担负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需要培养大批具有

  爱党爱国意识、城市情怀、工匠精神、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培养的人才要听党话,跟党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青

  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

  加瓦;培养的人

  才要热爱城市、尊重城市、传承城市文化价

  值;培养的人才要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培养的人才能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练就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将进一步探索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

  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

  系。

篇三:课程思政主线

  

  “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作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39期

  [摘

  要]與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找准专业与思想政治的结合点,使得显性教条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盐入水般隐性化,促进了教学理念和形态的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和评价体系与策略的变革。以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利用”为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探索“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做学合一;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D2020100101);2019年度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科研课题“‘德技并修’,培育工匠精神——新时代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XHXB2019A011)

  [作者简介]皮琳琳(1982—),女,北京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9-0067-04[收稿日期]2021-05-21随着国家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行动的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常态。以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的区分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根据课程自身属性,将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的隐形主线,总结出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双模块化的教学新模式,并构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地图,力求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能源类专业课程的一般范式。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为样本,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经验加以总结,对具体实践路径进行整理分析,切实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构建“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尝试将思想政治元素全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达成课程目标。

  一、“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内涵阐释

  (一)何为“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

  “一核心”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主线”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思想政治主线,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专业主线。凝练出“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四个维度思想政治元素集合,根据专业知识模块特点,分工细化,逐层渗透实现从项目到任务多个思想政治结合点的全面覆盖。

  (二)何为“双模块化”

  “双模块化”是指教师教学团队的模块化分工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见图1)。

  1.教学团队模块化。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新模式,在原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邀请企业成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及辅导员联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探讨和挖掘对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分工,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精准提炼,建立教学团队协作共同体,充分发挥“校企共建、思专共研”的优势,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专业的团队基础,实现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辅助、思想政治教师把关、辅导员保障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实现团队内共研、共建、共教、共享。

  2.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形成“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根据团队成

  员的特点,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和虚拟(VR)模块,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负责仿真实训模块,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现场实习和产品设计制作模块,每个教学内容模块都配有相应的思想政治元素模块,同时兼顾辅导员在第二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利用”课程目标设计如图2所示,该课程为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在大一下学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新能源领域最新的发电和利用技术,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提供有效的衔接,因此,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首批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的修订凝练思想政治结合点设计

  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课程目标修订初期,教学团队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从企业岗位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修订为使学生熟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应用场景并掌握基本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前提下,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最终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即“一核心”,它是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前提。通过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政策的学习,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心,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2.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即专业主线。作为新能源类的专业课,将生态文明作为课程专业主线,以“我们的生活家园”开篇,特意设置项目0,在开学第一课便抛出“关爱环境、绿色环保、热爱生命”的观点,为课程注入绿色基因,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展开思考。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一。精益求精、中国制造等高质量需求迫在眉睫。乐于就业不逃避,保持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二。

  5.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三。

  (二)教学团队联动:发挥教师联动协同的导向功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更强调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上其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教师配置上,要求“双师型”教师

  (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岗位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而課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需要更加全面的师资配比,增加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保证思想政治元素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增加所授课程辅导员,让学习空间拓展到课下,并有所保障。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也肩负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和实施方面得到保障后,同样重要的是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之一,这是对现场一线岗位工作的最直接应用和实现。最终,构成了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组成的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能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常中发现新奇,在多学科交叉中发现新领域。教师联动起来,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对外界具有好奇心和敏感性,促进学生发现新问题、新领域,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提升[1]。

  (三)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专业知识课堂注重营造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大胆尝试、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根据岗位特征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探讨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模块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逐步形成“课前自主—课中合作—课后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手脑并用”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要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而提出许多高质量、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主动探索解决的方法[2]。

  三、实现途径探索

  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实现路径和成果加以提炼,总结出几条基本路径供参考。

  (一)服务学生——德技并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1.以本校为原点,辐射服务全国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院校。开设至今,分别在校内各新能源专业群开设,同时开通资源库平台课、职教云平台课,实行课程开放共享,并先后宣传推广到联盟院校,得到联盟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五育并举服务双赛,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特有的创新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二)服务教师——助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佳绩

  近三年完成了信息化资源建设、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建设及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主讲教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委、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三)服务企业——彰显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成果

  课程思政融合多方元素,其中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带动下,根据课程所学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实践。

  (四)服务社会——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服务中小学——“普职融通”开创德能科普课堂。课程独有的生态环保基因,赋予课程独有的“普职融通”的科普课程特性。

  2.服务社区——学雷锋协助完成社会服务任务。重构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模块化师资队伍,丰富了课堂的展现形式,进一步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在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的配合下,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形式,以定量为基础,突出定性评价的权重,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对象,实现教学相长,双向成长。同时,实践成绩结果由学生自评(40%)、互评(40%),教师综合评价(20%)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各环节结果纳入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实行项目化考核方式,严格按照每项评分标准执行,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得出最后平均分。

  总的来说,“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协同教学与资源共享,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格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方充分合作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习行为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华国栋.差异教学课堂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3-6.

  [2]彭学文.高校大班教学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9(4):116-122.Construc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Modeof“OneCore,TwoMainLinesandFourDimensions”:

  Taking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NewEnergy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ndUtilization”asanExample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二。

  5.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三。

  (二)教学团队联动:发挥教师联动协同的导向功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更强调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上其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教师配置上,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岗位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需要更加全面的师资配比,增加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保证思想政治元素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增加所授课程辅导员,让学习空间拓展到课下,并有所保障。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也肩负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和实施方面得到保障后,同样重要的是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之一,这是对现场一线岗位工作的最直接应用和实现。最终,构成了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组成的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能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常中发现新奇,在多学科交叉中发现新领域。教师联动起来,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对外界具有好奇心和敏感性,促进学生发现新问题、新领域,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提升[1]。

  (三)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专业知识课堂注重营造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大胆尝试、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根据岗位特征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探讨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模块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逐步形成“课前自主—课中合作—课后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手脑并用”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要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而提出许多高质量、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主动探索解决的方法[2]。

  三、实现途径探索

  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实现路径和成果加以提炼,总结出几条基本路径供参考。

  (一)服务学生——德技并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1.以本校为原点,辐射服务全国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院校。开设至今,分别在校内各新能源专业群开设,同时开通资源库平台课、职教云平台课,实行课程开放共享,并先后宣传推广到联盟院校,得到联盟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五育并举服务双赛,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特有的创新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二)服务教师——助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佳绩

  近三年完成了信息化资源建设、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建设及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主讲教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委、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三)服务企业——彰显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成果

  课程思政融合多方元素,其中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带动下,根据课程所学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实践。

  (四)服务社会——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服务中小学——“普职融通”开创德能科普课堂。课程独有的生态环保基因,赋予课程独有的“普职融通”的科普课程特性。

  2.服务社区——学雷锋协助完成社会服务任务。重构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模块化师资队伍,丰富了课堂的展现形式,进一步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在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的配合下,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四、教学评价

  教學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形式,以定量为基础,突出定性评价的权重,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对象,实现教学相长,双向成长。同时,实践成绩结果由学生自评(40%)、互评(40%),教师综合评价(20%)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实

  施过程中,将各环节结果纳入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实行项目化考核方式,严格按照每项评分标准执行,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得出最后平均分。

  总的来说,“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协同教学与资源共享,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格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方充分合作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习行为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华国栋.差异教学课堂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3-6.[2]彭学文.高校大班教学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9(4):116-122.

  Construc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Modeof“OneCore,TwoMainLinesandFourDimensions”:

  Taking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NewEnergy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ndUtilization”asanExample

篇四:课程思政主线

  

  思想政治课堂“主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李国承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4【摘

  要】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是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线应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总体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组合形成的清晰的教学思路。“主线教学”在实践操作中必须遵循准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

  【总页数】3页(P25-27)

  【作

  者】李国承

  【作者单位】建德市寿昌中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1【相关文献】

  1.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3.思想政治课堂“主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4.思维导图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5.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课程思政主线

  

  区域治理WISDOMEXCHANGE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思政课创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王娜娜摘要:在高职院校办好思政课,既考虑国内外大格局,要高站位、宽思路,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地气、细谋划。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一直以来思政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构建起“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的创新模式,使该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解决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教学与服务社会相分离的问题和思政课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关键词: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思政课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243-0001习,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效、多彩的空间利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五是,在师生各项能力增强的基础上,积极服务社会,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服务社会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更是师生服务社会的很好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社会讲座、宣讲、宣传活动,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发挥专长为社会作贡献。另外,自媒体、流媒体等多种线上形式的广泛应用,也为师生服务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六是,模式具有健全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学生均采用过程性评价,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学生提高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线上的展示和交流,也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在线上交流平台设置积分、排名等激励方式,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四、模式的应用效果该模式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长期以来思政课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守正创新的基础,达到了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一是成果发挥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体现明显;二是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三是该成果形成的以点带面、教学相长的模式易操作,推广性强。参考文献[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网,2020,8,31.[2]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长期以来思政课抬头率不高、学生参与程度和体验度不强的问题,笔者构建起思政课“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创新模式,从师生两个维度共同发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一、什么是“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一个主题就是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两条主线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推进的主线;两个螺旋即适合教师团队成长的“研—练—赛—研”四步上升螺旋和适合学生团队成长的“学—研—行—学”四步上升螺旋式。教师利用“研—练—赛—研”四步上升螺旋,不断磨炼自身本领,把握好课堂主阵地,同时与教学相关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比赛能力都有所提升。同时,教师不断推动课堂革命,利用“学—研—行—学”四步上升螺旋式培养学生。模式坚持把课上的思政课和脚下的思政课与心上的思政课相结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坚持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利用自身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使用讲座、自媒体、流媒体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上、课下的联系,不断践行。二、为什么构建“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创新模式在高职院校办好思政课,既考虑国内外大格局,高站位、宽思路,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地气、细谋划。思政课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学生思想变化设计教学环节,00后的大学生有很多新的特点,他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年代,他们衣食无忧,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很优越,对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理解并不深刻,要让他们对知识真懂真信,除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必须要走到现实情境中亲身体会,从实践中感悟思想,在行动中悟到真理。三、“一主题、两主线、双螺旋”创新模式怎么操作一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主题设计实践。立德树人,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二是,体现教师和学生两条主线,激发双向活力,激发创新主体动力。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效果要实现学生入脑、入心和践行,就必须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发挥师生双向互动的合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三是,推动适合教师团队成长和适合学生团队成长的两个螺旋式相互支撑上升。适合教师团队成长的“研—练—赛—研”四步上升。研,就是围绕着教学研究文件、研究科研,做学术水平高、传播能力强,能写能赛能教学的教师。练,就是不断练习,提升各种能力,不以评职称为终极目标,不因为年龄大就停止成长。赛,是两方面,一个是鼓励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同时在团队中形成争做社会服务标兵的竞赛精神,实现教师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最后一步的研,就是在螺旋上升后到达新的水平的研。适合学生的“学—研—行—学”四步上升。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课本、读经典、学习国家文件精神,研,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了深入研究的视野,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学习,行,是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和课堂延伸的实践活动和校园知识竞技赛活动、服务社会活动,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学,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四是,推动课堂革命,真正催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模式打造闯关式知识竞技赛,以知识竞赛+运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乐学的基础上学会学习、自主学作者简介:王娜娜,生于197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教学。243

篇六:课程思政主线

  

  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心得体会

  思政主线的构建是一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加强学生的党章和宪法知识学习。通过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向去把握自己的职责,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

  思政主线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让学生深刻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加深对党章和宪法的认识。

  2、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作用,让他们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3、重视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弘扬优良的社会风尚,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我的心得体会是: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是一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而且要注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只有通过积极推进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作用,并能够以正确的方向去把握自己的职责,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

推荐访问: 课程思政主线 主线 课程 思政

版权所有:吉信文秘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吉信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吉信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琼ICP备2021000455号-1